尼奥·劳赫 《DAS ANGEBOT》 布面油画 2010

2019-9-6 17:21  |  作者:子贤  |  来源:中国书画网

尼奥·劳赫 《DAS ANGEBOT》 布面油画 2010
  
  “绘画死亡”的观点充斥着上世纪晚期的西方艺坛。恰恰此时,尼奥·劳赫的具象绘画以强撼的视觉仪式感影响着绘画的新生。叙事与情节,崇高与世俗在现代和后现代的二次元洗礼,重新以一种阐述的方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归来,感染着早已麻木的感官世界。政治与社会,个人与集体,日常与信仰在他的绘画中变得更加惶恐不安,越来越多的不确知因素和神秘的事物符号被他赋予不同的历史与现实主题,他以特有的仪式感营造出一个创新的架上绘画之路。人类共同承受的社会责任,认同感与存在的生存环境的诸多要素,使中国众多艺术家关注尼奥·劳赫和他的创作方式。
  
  劳赫的绘画多为大尺幅作品,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展现日常生活场景。其特征是看上去是各种没有关联的、拼贴画般的片断,但证明了画家很强的叙事能力。主题的多样化促使观众更为仔细地去感受作品。并不流畅的色彩(苍白和灰白的颜色)和打破常规的色彩对比使他的作品看上去充满诱惑、令人兴奋。
  
  尼奥·劳赫的绘画色彩醒目,尺幅巨大,具有混乱、不安的特征来自于特殊的梦一般的生活现实,士兵、工人、商人以及狂饮的宴会和奇怪的仪式等特殊时代的历史面貌,有一种对叙事性绘画模仿的风格,其作品中各种人物的边缘线有意不融于背景之中,清晰而硬挺,如同剪贴的画报。
  
  他还利用各种纵深的透视角度,使画面产生深远感,把观者引入某段既明了而又模糊的历史。他的作品让人极易辨认,而又难以模仿,近年来深受欧洲和美国收藏家的青睐。
  
  直到今日,他还随时可能对所承受的谩骂进行反抗。尼奥·劳赫曾经以他的画作为战场,现在也依然如此。他在他的画中通过——艺术中和生活中——那一群伴随着他的人物坚持着自己的战斗。几乎在他的每一幅画中都能找到一个与他相似的主人公。特别是他的“后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对美国人的吸引,使尼奥·劳赫得以享誉世界。
  
  莱比锡博物馆馆长汉斯-维尔纳·施密特(Hans-Werner Schmidt)说,他作品中的那些让人觉得疏远和陌生的地方,正是其吸引人之处。尼奥·劳赫的成功鼓励了众多年轻艺术家重新回到绘画上,同时也让莱比锡在艺术世界地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