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又来了,专家说:看看“第六感”超强的迁徙鸟儿有什么应急预案

2019-9-6 11:35  |  作者:栾吟之、俞远明  |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不少在上海市郊生活过的市民都有记忆,一场台风过后,落在树下最多的是被淋得奄奄一息的白头鹎等小型雀鸟。在国内一些沿海城市,台风曾经导致上万只白鹭等鸟类死亡。还曾发生过市民冒雨救助鸟儿的一幕呢。
  


  台风又要来了!我们今天来说一个与台风有关的“小众话题”:轻飘飘的鸟儿,遇到台风会怎样呢?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专家们说,夏秋季节行进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往往会与台风狭路相逢,而第六感格外强大的鸟儿,会为台风的来临提前精心准备“应急预案”,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 “预测飓风,与其观察气象动态,还不如探测棕夜鸫的巢穴”。
  
  沿海鸟儿都受过““搏命洗礼”
  
  先来科普硬知识:人们一般将中心持续风速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热带风暴,它每年都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等处。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又称为台风,占到全球热带气旋三分之一。
  
  我国所有沿海地区,每年都是西太平洋台风途径区域。夏、秋季的台风,虽然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短暂的降温、祛暑和雨水,但也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夏秋季节,中国东南部行进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往往会与台风狭路相逢,而北美东部行进在“美洲—大西洋”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可能与大西洋飓风相遇。而近大陆的海洋上,还有很多以滩涂为生和以海岛周边水域为生的水鸟,风暴会破坏它们的觅食地或使它们无法正常觅食,海边或海岛上的巢区,将遭受台风的洗劫,这是它们的宿命。
  
  原本生活在沿海陆地的留鸟(或候鸟),尤其是当年新出生的、羽翼未丰的幼鸟,要经受登陆后暴风雨的“搏命洗礼”。
  
  鸟儿当然会损失,每次台风经过,都会有缺乏经验或躲避不及的鸟儿,尤其是翅膀单薄的鹭鸟,会被狂风掀卷到高空,折断翅膀,再跌落地面摔死、或落到水面淹死,没死的“重伤者”也会饿死。也有的会意外地被强大的气流卷带到缺乏食物、不适合生存的陌生绝地。
  
  一些在海边或岛屿上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巢穴,可能会被狂风摧毁,致使新生命夭折——很多新生鸟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0~70%,除了被掠食,就包括了经不住恶劣天气灾害。
  


  不少在上海市郊生活过的市民都有记忆,一场台风过后,落在树下最多的是被淋得奄奄一息的白头鹎等小型雀鸟。在国内一些沿海城市,台风曾经导致上万只白鹭等鸟类死亡。还曾发生过市民冒雨救助鸟儿的一幕呢。
  
  运用“第六感”,提前通过危险区
  
  但是,专家说,也不要小看鸟儿在与台风的漫长博弈中所展示的生存之道与应对策略。有些鸟类会在台风(飓风)来临之前就预先规避——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设法提前通过风暴经过区域。
  


  台风来临时,远处空中奋力飞翔的鸟儿们。
  
  鸟类专家研究与观察发现,鸟类具有人类没有的“第六感”它们可以听到次声波并且敏感地感受到气压的变化,由此可以预先获知风暴的动向,尤其是当热带气旋发展成台风一般超大规模、超强速度的灾害气象时,它们会预先接收到风暴即将来临的信息。
  
  比如,广泛分布在北美的雀形目候鸟——白喉带鹀,曾经接受过专家的研究。它们是“美洲——大西洋”迁徙路线上的鸣禽,春夏季在加拿大中部和美国东北部繁殖,冬季迁徙到美国南部和东部。
  


  白喉带鹀等鸟类具有人类没有的第六、第七感
  
  白喉带鹀栖息于丛林、灌木、针叶树和混合林地的灌木丛。一般在灌木丛下或接近地面低植被区域觅食,主要吃种子、昆虫和浆果。在针叶林和混交林的区域繁殖,繁殖季节里主要用昆虫喂养雏鸟。
  
  研究的结论有些令人吃惊:白喉带鹀在春、秋季迁徙时节,能够感知并根据气压下降(气温并未降低),在北大西洋飓风来临之前,提早出发迁徙,以避开“美洲——大西洋”迁徙路线上飓风影响。
  


  北美的白喉带鹀迁徙途中很可能遭遇飓风
  
  同时,在春季迁徙时,也会因温度下降(气压并未降低)而延迟春季迁徙出发,以适应繁殖地的昆虫等食物供应。这表明,当大风暴来临时,正处在迁徙时节中的鸟类,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历史和季节调整自己的行为。
  
  筑巢时间随飓风而动
  
  另一种雀形目鸣禽——棕夜鸫也是长途迁徙候鸟,它们繁殖于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部森林中,秋季迁徙到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等地越冬。棕夜鸫主要吃昆虫和浆果。据鸟类专家对棕夜鸫一处森林栖息地的长期观察记录,发现它们筑巢时间、迁徙(动身)时间与当年飓风发生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
  


  棕夜鸫
  
  长期追踪记录表明,在飓风较为严峻(统计累积旋风能量,用0-300数值表达)的年代,特拉华洲的棕夜鸫会将其繁殖季节缩短,并更早地换羽,以使自己能够比往年更早地向南方迁徙移动,避免受到最强烈飓风的影响。
  
  在正常的繁殖期里,棕夜鸫一般会多产几窝、每窝产较少的卵,使得在捕食者侵袭下能保证一定的存活率。据观察,在飓风较为严峻的年代,棕夜鸫会减少抱窝次数,在一窝中产下更多的卵   从而“压缩繁殖期”提前迁徙。
  


  棕夜鸫似乎会预知当年飓风情况来决定生几个宝宝。
  
  令人惊奇的是,专家居然依据2018年春季棕夜鸫筑巢情况,并且数了一下巢中的鸟蛋,就预测了当年夏秋季北大西洋飓风的强烈度,结果居然比气象预测还要准确。为此他们大胆放言,在预测飓风方面,“与其观察气象动态还不如探测棕夜鸫的巢穴”。
  


  棕夜鸫秋季漫长的迁徙路途上,必须安全无损地穿越大西洋飓风带
  
  然而,白喉带鹀、棕夜鸫的研究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各国拥有类似长期数据集的研究人员正在梳理他们的记录,以寻找与其他鸟类相似的模式。或许人们很快就会知道,这将是在迁徙期间应对台风(飓风)的候鸟中采用的普遍模式。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