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画”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2019-9-4 11:47  |  作者:林佳斌


  2019年8月30日,“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荣宝斋等十一家国内重量级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是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5年开馆以来所推出的齐白石作品陈列的第二轮第四展,也是北京画院“2019人物之年”最具重量级的展览项目。此次展览以齐白石人物画的演变历程为线索,共分为:下笔如神在写真(早期作品)、扫除凡格总难能(中期作品)、幸能笔墨不相同(晚期作品)三大板块,以精彩的齐白石原作、详实的文献资料和难得一见的“手稿”还原齐白石大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
  

  《西施浣纱图》 齐白石
  
  约1893年 90×33cm 纸本设色
  
  首都博物馆藏

  《麻姑进酿图》 齐白石
  
  1894年 130×67.5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抱琴仕女图》 齐白石
  
  约1910—1916年 131×41cm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一次变法 从“齐美人”到“西城三怪”
  
  齐白石的人物画之名远早于他的花鸟画、山水画之名。据白石老人自己回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绘画作品便是8岁时摹拓的雷公像,在做雕花木匠时,齐白石也常常会为乡邻们绘制神像功对来养家糊口。正式踏上绘画道路之后,除了为人画写真像之外,齐白石还擅画仕女,还因此在湘潭当地赢得了“齐美人”的称号。此次展览中齐白石的早年仕女作品可谓佳作云集,汇聚了诸如《西施浣纱图》、《黛玉葬花图》、《麻姑进酿图》等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观众可以从精细的作品中看到齐白石早年扎实的人物画造型功底。
  

  “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画”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西城三怪图》 齐白石
  
  1926年 60.9×45.1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李铁拐》 齐白石
  
  无年款 133.5×33.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不倒翁》 齐白石
  
  1953年 119×41.4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衰年变法后,齐白石人物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工细写实转向简率粗放,常以寥寥数笔便表现人物神情的微妙变化。描写对象也已摆脱了早年“齐美人”的范畴,开拓出许多新的人物画题材,如齐白石仿效前人将自己与门人雪庵,以及友人冯臼庵并称为“西城三怪”,所作的《西城三怪图》。此外,民间喜闻乐见的不倒翁、钟进士、李铁拐等常常出现在画面里。在齐白石的笔下,这些神仙不再是高高在上、庄重威严的形象,而是样貌丑怪、心地善良,他们或是风趣幽默、或是辛辣讽刺,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一份安闲 自画像中的人生如戏
  
  “越无人识越安闲”出自齐白石的一首自作诗,有一次,齐白石的门人为他画像,而身旁好友皆说不像,唯有齐白石题诗一首作为巧妙回应“身如朽木口加缄,两字尘情一笔删。笑道此翁真似我,越无人识越安闲”。作为此次展览主题,这首七言绝句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齐白石的人物画艺术,作为中国画的集大成者,齐白石诗书画印全能,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和社会上都对齐白石的花鸟、草虫关注颇多,山水、人物则相对薄弱。而且在齐白石自己的艺术生涯中,他也曾对人说过四十岁后较少做人物画,在润格笔单中人物画也逐渐消失,这与齐白石人物画不受时人认可有关,而“越无人识越安闲”则可视为齐白石对于外界最好的回应,从中我们也能感受齐白石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及淡于名利,坚守艺术“寂寞之道”的本心。
  

  《白石草衣》齐白石
  
  无年款 128×33.5cm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人骂我我也骂人》齐白石
  
  无年款 40.5×29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老当益壮》齐白石
  
  无年款 91×48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常常借画抒怀,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处世观、人生观融入到画作中,所以在很多展品里都可以看到齐白石自己的影子。在展览中,我们将具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进行了重点梳理呈现,如早期的《白石草衣像》,画中的齐白石虽然衣着朴素但却身背书册、怀抱古琴,可以想见早年作为民间画师时的齐白石心中所怀的文人理想。移居北京后的齐白石,常常因为木匠出身受到同行的攻讦,他对此毫不示弱,专门绘制《人骂我我也骂人》作为回应。人到暮年,齐白石非常喜欢画《老当益壮》,画中老人手持拐杖,轻松而又自信。这些展品不但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齐白石的形象,也真实的反映出齐白石一生之中不断变化,丰富而又精彩的内心世界。
  
  一番探索 寻齐白石的“枕中之密”
  
  齐白石的人物画不只借鉴于前人和民间艺术,也得之于对生活观察和自我个性的表达,更得之于其在创作中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的艰苦用心和惨淡经营。在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画作中有一大批数量可观人物画稿,从早年勾摹前人作品的粉本,到中年源于生活的写生,再到晚年的“自家造稿”,这些画稿里有许多反复涂抹、修改的痕迹,以及齐白石在创作中详尽的画法批注,真实记录下齐白石人物画反复推敲的创作过程,可谓难得一见的齐白石“枕中之密”,是了解齐白石人物画创作的第一手资料。
  
  “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画”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人物稿》 齐白石
  
  无年款 110.5×77cm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为厂肆画窗人物稿之三》 齐白石
  
  1927年 69×44cm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左:《纯阳真人小像》 齐白石 1920年 85×31.2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右:《仿唐寅人物稿》 齐白石 无年款 62.5×24cm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此次展览中,我们全面梳理了院藏的齐白石人物画稿并按照时期和题材进行分类展出,同时还将一些重要的创作底稿与作品进行对比展出,观众可以感受齐白石人物画“一挥而就”背后艰辛的探索和创作过程。
  
  一台好戏 十二家机构精品汇集
  
  自2015年推出“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展览以来,北京画院有序的开启了第二轮齐白石专题陈列展览,此轮陈列展在立足于北京画院自身齐白石藏品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寻求国内重要收藏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根据不同的展览专题,系统的梳理国内公立机构的相关藏品,以期用展览的研究方式完整地呈现出齐白石艺术的发展脉络。
  


  《黎夫人像》 齐白石
  
  约1895年 129×69cm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胡沁园像》 齐白石
  
  约1910—1914年 26cm×18.3cm 纸本墨笔
  
  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藏
  
  
  
  《飞鹤人物图》 齐白石
  
  1897年 73×37.5cm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
  
  
  
  《宋岳武穆像》 齐白石
  
  约1921—1922年 170×92cm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罗汉图册》 齐白石
  
  无年款 33×26.5×4 纸本墨笔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次“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便是以齐白石的人物画作为梳理重点,汇聚了国内十二家重量级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的珍贵藏品,共展出齐白石的人物题材画作近200件,利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览平台搭建一台齐白石笔下人物画的“好戏”,此次合作机构的参展作品也可谓“超强阵容”,其中更是不乏齐白石人物画中的代表作,如《黎夫人像》、《婴戏图》四条屏、《不倒翁》、《寻旧图》等。国内众多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使得齐白石的艺术佳作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里汇聚一堂,共同演绎齐白石笔下精彩的人物神情。
  

    表情包宣传海报

  
  此外,为了配合本次展览活动,北京画院美术馆专门设计一套“齐白石人物”的趣味表情包于展览开幕同期上架,届时公众可免费下载使用。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再现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也让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齐白石所绘人物之妙。
  
  展览将横跨国庆假期,持续至10月16日结束。
  
  “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画”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