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市场日渐火热,“边游边学”的研学旅游,如何避免“游”而不“学”,近来成为相关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研学旅游市场未来有望破千亿
4月22日,南京中山小学的学生走进紫金山探险公园,开启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他们也成为孙中山纪念馆和紫金山森林探险公园联合推出的新研学游项目的首批体验者。“项目以户外课堂、体验探险、参观场馆等多种形式展开,将文化、教育、旅游融为一体,使青少年在体验游乐中学到知识并感受文化的力量。”孙中山纪念馆馆长闻慧斌说。
江苏研学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优质。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成立研学游项目部,专门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去年起景区推出“君子六艺”文化体验课,邀请高校老师、礼仪老师现场授课,今年已成功开设6场,接待中小学生1200多人次。
换上汉服学习传统礼仪、根据任务卡完成来自“明朝的任务”……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销售部经理张文星介绍,景区自2016年开始涉足研学旅行,目前推出的开笔礼、大报恩寺“博物馆奇妙夜”“明朝生存记”等产品深受欢迎。
江苏目前拥有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52家,全省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0余家。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为江苏研学旅行的发展奠定基础。3月,省文旅厅首次发布包括6个自然观赏类、20个知识科普类、11个体验考察类、3个文化康乐类及6个励志拓展类在内的46条适合江苏中小学需求的研学旅游产品,“优秀的研学旅游产品,使‘游’‘学’‘研’环节相互关联彼此渗透,能更好促进省内文化旅游产业与中小学教育相互融合,促使我省研学旅游发展走上快车道。”省文旅厅相关人士说。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5年内,研学游市场都会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元。
避免只“游”不“学”
定制旅游产品兴起
“不就是让孩子出去玩儿嘛!”类似质疑“研学旅游”的声音一直存在。南京某旅行社负责人坦言,这种“刻板印象”是早几年低质、不规范的研学游“噱头”造成的,“当时,‘研学游’更多停留于表面形式,基本上就是去国内外著名大学逛逛,拍拍照片。”
如今,走马观花式游学被冷落,真正“有干货”的行程赢得市场。携程游学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携程平台,NASA太空营、野生动物保育研究等出境研学游产品,以及沙漠穿越、博物馆之旅等实践体验性较强的国内研学游产品受到追捧。
金陵中学高三学生黄雨涵曾经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来到安徽绩溪。他们参观当地的制墨厂,体验做宣纸的过程,来到绩溪县坎头村,在烈士纪念碑前扫墓宣誓,学习独具特色的黄梅戏。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初二学生黄翰之去年寒假参加德国研学旅行。“德国从初中开始就有很多职业体验课,我们在当地参加木工、服装设计、绘画等六七个职业体验,让我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黄翰之说。
对标国内外好的研学游项目,如何进一步提高省内研学旅游的质量,推动研学旅游产品更加精细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依托资源定制产品是个好出路。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我们及时推出中国运河江南游学之旅,很受市场欢迎。”省中旅公司游学中心总监金洪阳介绍,该项目邀请扬州大学等高校专家讲述水利知识,邀请大运河申遗办工作人员讲述申遗过程,当年就吸引2000多名港澳学生报名参与。
乘游轮远眺阅江楼,探索江豚身影,倾听渡江战役动人故事……不久前,南京市整合长江及沿岸文旅资源打造的长江主题研学旅游线路首发,首次结合沿江资源打造精品长江特色研学线路。
研学课程设置
还待精致开发
如何让中小学生游有所学、学有所用?针对研学旅行市场存在的产品设计不够科学化、课程化等瓶颈,江苏各界展开积极探索。
不少学校着手充分发掘校外教育资源。南京中山小学校长庄永洲介绍,该校整合自身校园文化及学校周边中山陵、植物园、明城墙、南京博物院等景区资源,打造“中山故事园”课程群建设,形成包括中山小导游课程、中山小志愿者课程、中山科技小工坊课程等主题课程,让学生在行走与实践中学习科学、人文知识。
很多博物馆推出研学旅游项目,像中国科举博物馆推出“小小状元郎”“雕版拓幸运,非遗带回家”等系列研学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南京出版社推出“我的研学之旅”丛书,其中“乐游玄武湖”篇章已与读者见面,手绘封面、图文并茂的内容搭配精心设计的“我的研学笔记”,引导学生们在玄武湖展开课外实践。
研学课程即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闻声而动的相关景区跃跃欲试。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李玲教授提醒,很多开展研学旅游的景区在临时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因而对于旅行社而言,必须瞄准“跨界合作”。“很多家长担心旅行社不是做教育的,我们会邀请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老师来对导游进行培训,并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产品。”汤山国旅商旅部经理赵昕说。
省文旅厅相关人士表示,江苏还将在研学旅行课程化、基地建设特色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活动评价系统化四个方面下功夫,让江苏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更具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