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处朝圣贾平凹?先生故乡棣花镇。
陕西省丹凤县棣花古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到那里去朝圣贾平凹先生,自然是最佳的朝圣地。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尊大神,驰名中外,享誉世界。而本人则是贾平凹忠实的崇拜者,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几十年,可谓贾大作家的铁杆粉丝。因而朝圣贾先生之心,早已有之。很早就想去看看他的故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片土地何以能够滋生一棵如此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文学参天大树。
虽同为陕西商洛人,相距并不遥远,可以说离得很近,却一直难以成行。4月30日,利用五一放假时间,我和儿子、女儿、女婿等相约结伴而行,终于满足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夙愿。
二
早晨,吃罢早饭,我们便从山阳县城驱车前往丹凤。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贾平凹的故乡——棣花古镇。
棣花古镇位于商洛市丹凤县,因早年盛产棣棠花而得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棣棠,亦作常棣、唐棣,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以食用。《诗经·小雅》有《常棣》一诗,后以棠棣指兄弟情谊。据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三过棣花古镇,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
这天天气晴好,阳光普照。一到棣花古镇,就感到那里是一个群山环抱、美丽神秘之地。天蓝,地阔,青山绿水,古朴秀丽,空气清新。山上一片葱茏,蓊蓊郁郁,植被相当好,实在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山下开阔地带,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美丽的村庄,各种农舍和建筑物呈自然生态分布,确实是一个宜居宜赏的好地方。
我们一下车,就直奔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丹凤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于2014年9月30日开馆。此馆有小门楼,一来到门口,就看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这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门楣上挂着一对红灯笼。许许多多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还不时夹杂几个黄发碧眼的老外,都纷至沓来,都是为了能亲眼目睹一下杰出作家贾平凹的家乡。可见贾平凹先生是多么受到人们的崇敬与追捧。我激动地把自己融入参观的人群之中,在贾平凹作品墙那里留影纪念。
该馆主要由文学馆、书画馆、影音馆三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馆都有门,门上都有馆名和对联,分列在同一个庭院内。我首先来到文学馆,看到整间屋里陈设着贾先生的许多作品和图片,还有他《四十岁说》文中的亲笔手迹。我仔细地观看墙上的每一篇作品和图片,还有陈设展览的实物,无不为之而深深感动,油然而生发自肺腑的钦佩之情、敬仰之心。接着去观看了书画馆,也很仔细地欣赏到了展览在墙上的或大或小的书画作品。那些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古朴奇崛,幅幅都美不胜收,堪称墨宝珍品。
重点参观了贾平凹文学馆和书画馆,至于影音馆,只是简略浏览了一下。整个艺术馆收集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生涯中大量丰富翔实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如实地描述了他文学创作的艰苦历程,集中展示贾平凹文学艺术创作的巨大成就和非凡的艺术魅力。
同时,我们发现不只是这里有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西安临潼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首都北京也有,其他地方还有。由此可见,贾平凹先生的艺术魅力及其影响力之巨大了。
三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最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他以自己独具的文学艺术天赋,创造出融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普遍性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独树一帜的文学世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中华民族性格和心理内涵。他既是一位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文学艺术家,也是生活和时代的骄子,用他自己如椽之笔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命名,也将自己的名字深深烙印在时代的纪念碑上。
在45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贾平凹创作出了《浮躁》、《废都》、《高老庄》、《秦腔》、《山本》等16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多达1500万字。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文体创新探索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文学思想内容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40多年来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到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全球语境中空前的思想文化内涵。作品充满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遒劲。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超越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民族化方面,他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新汉语写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对于贾平凹先生,不能不说他是一位非常勤奋而又极富文学天赋的高产作家,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无愧于“鬼才贾平凹”之赞誉。有评论家认为,贾平凹创作的第一境界是技巧境界,如《商州初录》等,以《废都》为代表进入第二境界智慧境界,而他的《秦腔》已经进入最高境界第三境界,即进入了空谷无人、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对于贾平凹取得的文学成就,无论是评论家也好,普通大众也好,有目共睹,大家是公认的。我个人以为,他的小说、散文、诗歌俱佳,我都很喜欢。小说成就最高,且小说成就高于散文成就,散文成就高于诗歌成就。其中散文成就也很高,诸如《丑石》《对月》《访兰》《月迹》《风雨》《从棣花到西安》《西安这座城》之类,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然而,对于他的书画成就持有非议的人,似乎不在少数。参观他的书画馆时,就有人非议,说他的字画那么怂,竟然敢挂在墙上让人展览,不知道那些人是咋想的。也有人认为,他的书画之所以有名,是其名人效应的缘故。如果他不是杰出作家,他的字画或许就出不了名。对此,我不以为然,认为贾平凹字画确有名人效应的作用,但是更有其非常独到之处。乍看似乎不怎么的,但仔细揣摩玩味,就会发现其非凡特别之处。古拙朴实,怪诞奇崛,寓美寓智于愚拙怪诞,却在愚拙怪诞之中,透露出一种古拙奇崛之美,真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也正是如此,他的字画在书画市场上很有市场,价格不菲,备受宠爱,造成如今一字一画亦难求之势。或许是曲高和寡之故,没有独特的眼光或艺术家的视角,是无论如何也欣赏不了其中之美的。
四
如此成就卓著的杰出作家,竟究为什么会诞生在眼下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呢?
带着如是疑问,我们来到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旁边的贾先生老宅。老宅,又是另一个院落。老宅门口有一块石头,石头旁边立有一块儿木板,其上刻有贾平凹散文《丑石》的全文。早在中学时代,我就在教科书上学过这篇美文,文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伫立在这块丑石旁边,我仔细瞅了丑石好久,再次把《丑石》全文认真拜读了一遍,良久才离开。
老宅也有门楼,进门就有一个照壁墙,而且大门门槛是斜着的。绕过照壁墙,里面是一个院子。院子地面是由地砖铺就的,正屋门上有“平凹之家”四个大字,也有对联。堂屋显著位置摆放着贾平凹父母的遗照和香炉,屋里墙上有照片,还陈设着贾平凹曾经使用过的东西,有穿过的衣物,用过的书包和农具等实物。这些照片和实物,可以反映出贾平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贾平凹和我们这些普通子民一样,也是极其朴实的农家子弟。既没有权势,也没有什么背景,属于实实在在的草根阶层。他父亲贾彦春是普通的中学教师,曾在山阳县中村中学教过书。母亲是农民,是村妇。文革时他父亲被诬陷成反革命,曾吊在屋梁上拷打。那可是一场灭顶之灾,在那种特殊年代可想而知。那时他只有13岁,初中没有上结束就辍学回家。他觉得仿佛一下子就把他和他的家庭给推进了万丈深渊似的。他那时属于可教子女,招工招兵都轮不上他,当民办教师也不行。后来,他就去修水库工地干活,大家都觉得他做活特别踏实。虽说当时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好在他家庭成分好,是贫下中农,又忠实本分,很想上大学念书,就去了大队支书家申请。那时的人们都不把上大学当一回事,于是他幸运地被大家推荐上了西北大学。
显然,上西北大学读书是贾平凹人生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为他后来坚持不懈、勤奋创作成为著名作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五
从贾平凹老宅出来,顺势就来到了刘高兴的家。刘高兴是一个普通农民, 也是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里的主人公。如今,刘高兴成了当地名人,他的家也成了旅游景点。走进他的小院,看到他正在挥笔写字,地上、摊位上摆满了他的书法条幅。仔细瞧瞧,发现还不错,竟有游客掏钱买他的字。
走出刘高兴的家,眼前就是一片诱人的美景。那是水光潋滟的千亩荷塘,好一幅美丽的陕南乡村悠然恬静图,被誉为棣花景区最具灵动的点睛之笔。走进千亩荷塘,只见水清鱼跃,碧叶连天。那一片片小而圆的荷叶密密麻麻的,漂浮在水面之上,那么嫩绿醉人,那么惹人怜爱。有几只小船载满游客,在荷叶之间的碧波上游荡,更增添了几分生趣。走上风雨桥,观荷叶,看游船,赏美景,留倩影,听忠贞爱情故事,别有一番愉悦在心头。
走过美丽的风雨桥,就步入了清风街。清风街,也叫棣花老街,是商於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据说白居易三过棣花,借诗吟咏“棠棣之华”,使其闻名遐迩。后来,沿用贾平凹小说《秦腔》原型而得名清风街。在这里,可以感受木铎楼、魁星楼、法性寺、二郎庙等名寺古刹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可以聆听棣花古驿浑厚的钟声,目睹古代驿站高效运转的邮传秩序,可以赏读李白、白居易留下的不朽诗篇,驰骋想象古代棣花古镇的模样。走进清风街,你可与文坛鬼才贾平凹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对白,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带你走进中国农村原汁原味的生活。厚重的老街建筑、古老的农家作坊、传统手工艺品、具有陕南特色的风味小吃,均独具匠心,令人回味无穷。正如贾平凹先生为清风街东大门题写楹联所云:“清风徐来,犹见商於汉唐柳;秦腔乍起,且醉棠棣宋金人。”
游罢清风老街,走上宋金街,就可以回溯古代历史,饱览宋金边城。这里古建筑二郎庙最具特色,古风浓重,独特别致,它就是在宋金分界地打造了一半为宋、一半为金的中国内陆唯一宋金边城的标志性古建筑。这里有宋金议和厅,有宋金分界线,有宋金桥,有宋金边城贸易街。漫步宋金边城,可以见证宋金文化在这里交融,民风民俗在这里碰撞,塞上风情在这里重现。漫步宋金边城,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古代,依稀看到了宋金互市、自由贸易的边城繁荣景象……
六
巍巍秦岭父亲山,商於古道古诗路。
巍峨雄壮的大秦岭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也是一部极其丰富多彩的百科全书,被赞誉为我国的“父亲山”。而商於古道不仅是一条联通商洛的古代“丝绸之路”,而且是古代都城通往商洛的诗歌之路,文化之路。
游罢棣花古镇,你就会无形中被它乃至商洛的古代历史文化所感染,被它的古风古韵所熏陶;游罢棣花古镇,你就会无形中被它乃至商洛的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感动,就知道古代历史文化在此地积淀之丰厚;游罢棣花古镇,你就自然会恍然大悟贾平凹这棵参天文学大树,为何如此根深叶茂充满勃勃生机。
从《商州初录》到《浮躁》,从《秦腔》到《古炉》,从《老生》到《带灯》,都是秦岭和商洛的故事。而最近新鲜出炉的《山本》依然是这样,写秦岭、写商洛似乎成为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宿命。
2018年5月5日,贾平凹受邀做客央视《朗读者》之时,董卿这样介绍他说:“如果说初心是一座山,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请出的这位朗读者用40多年的笔墨写满了秦岭,这座他心里最中国的山。他曾经说我可能命定就是一个文人吧,做书之虫,笔之鬼。所以用了45年的时间,他写下了1500万字,就在今年4月,他又出版了自己的第十六部长篇小说《山本》。字里行间,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韧劲,力道,成色,当然也依然有苍茫秦岭的山高水长。”
贾平凹在接受董卿采访时,他这样说道:“有一句老话,叫‘你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故乡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那个地方。我一旦离开农村,到了西安,或者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回头看我这个老家,它感觉不一样了。站在老家这个地方再看全中国,又是看到另一种景象。所以就是两种距离不停的参照着,你才能认识这个社会吧。”
由此可见,商洛,秦岭,乃至整个陕西,就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基地,是他的根据地,是他创作的根。至于他的老家棣花古镇,更是他创作最初的根。所以说,地灵必然人杰,何足怪哉?是商洛,是秦岭这片神奇的沃土,滋养了贾平凹这株令人仰慕的文学大树。
其实,何止是贾平凹,所有杰出作家都是在写自己,都有他们自己创作的根,难道不是吗?当然,贾平凹的成功,还与他的文学天赋、对文学执著求索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朝圣贾平凹,就是朝圣文学,此行收获多多,不亦乐乎。文学,在当今时代依然神圣!不,文学自古至今都如此神圣,也必将永远神圣下去!
作者简介:
曹矞,原名曹可智,陕西山阳县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阳县首批优秀拔尖人才。系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文艺网第三届签约作家,《秦岭印象》文学双月刊第一批特约作家。草根文学网驻站作家。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60多万字。作品曾30多次入编全国大型诗文选本。诗作收入《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部落格·心灵牧场》《中国诗歌佳作100篇精选集》《新诗百年·陕西卷》等诗歌选本。《荷花的高洁》获第三届中国散文精英奖卓越成就奖。《水灵的周庄》荣获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最佳作品奖。《永恒的文赤壁》荣获上海2015年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二等奖。《游子吟》《梦蝶的庄周》《婉约的女神》《温一壶佐酒的月光》《永恒的文赤壁》等被选用中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责任编辑:沈彤 黎指寒
联系方式: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