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你可以“佛系” 更应该独立

2018-3-19 20:11  |  作者:张妮  |  来源:环球时报

作家:毕淑敏

  毕淑敏及其中英双语版新书《温暖的荆棘》
  
  毕淑敏家中有一幅油画:蓝天白云下,霞光给巍峨雪山披上一抹耀眼亮红。山脚下有医疗帐篷,一名女兵正准备跃上马背驰骋。“这是朋友画的,是他心中的阿里和那时的我。其实那里远比画面荒凉。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他,让我时时重温那遥远的地方。”毕淑敏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十六七岁在西藏阿里部队当军医,与战友的生离死别,让她悟到人生特别短暂,立志这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好还能给别人以帮助。后来,她成了内科主治医生、作家,又攻读了心理学博士课程,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许因为这些职业历练,毕淑敏的声音温和坚定,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亲切感。
  
  采访期间,毕淑敏收了几个快递,每次她都温柔地对着门禁对楼下的快递员说:“给您开门了”。最后一次快递,她拿到的是“养老餐”——两荤两素的盒饭。因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她推迟了午餐时间。“我很幸运,有比较正常的童年,没有受过父母和老师的打击,方方面面的挫败感比较少。我原以为人生都应该是这样,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我觉得幸运的人,对别人应该有更多的悲悯。我的心理学导师曾对我说,只有自己内心健康的人,才能有余力去更好地帮助别人。”
  
  太小概率的事情少想为好
  
  环球时报:在您的中英双语版新书《温暖的荆棘》中,很多心理咨询案例都是关于未成年人的,为什么偏重这个群体?现在流行一个词叫“佛系青年”,主要观点是,看淡一切,一切随缘。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毕淑敏:这本书所有的文本都是翻译家朱虹老师亲自选的。她今年86岁了,5个外孙女、1个孙女都在国外。有的孩子出生在英语国度,汉语不是太熟。老人家想送给孙辈们一件礼物,决定用美式英语翻译我的一些相关文章。她本来是想专作自家亲人的礼物,我说您既然都翻译完了,为何不让别的孩子们也看看呢?于是有了这本书。希望朱虹老师的私房菜,能让更多青少年喜欢。
  
  “佛系青年”的说法,我觉得是对现在充满强烈竞争氛围的一种逆反和修正。年轻人奋斗太辛苦,很多人希望达到完美与万无一失,凡事一定要争第一,自我批判和谴责太多,常常自卑,有时也会表现为自傲和沾沾自喜……“佛系青年”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渴望给自己更多宽容,一切适度为好,一些事不必斤斤计较。这个名词不是一个严谨的定义,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以为融入了潮流,给自己找到了借口。比如,有人说挂科也无所谓。你身体很好又没智力缺陷,为什么在校学习要混到挂科?最起码你要尽到学生的本分。再说,不可能一切都看淡,比如你的价值观,就不能看淡。不管你是否认同“佛系青年”的整个说法,都应有坚持自己独立判断的勇气,并无畏孤独。
  
  环球时报:现在的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原来我们以资历为荣,现在,一个90后创业后就成了CEO。人的社会价值在重构。在这种变革中,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不被周围的环境影响?
  
  毕淑敏:很好的问题。有的人很在乎外面是这样的风口那样的风口,但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却不甚清晰。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特长是什么?优缺点是什么?你到底适不适合创业?创业一定有很多挑战与压力,你是否能承受并坚持?等等问题都未曾深入思考过。我从不觉得按部就班生活,就一定猥琐。或者说传统的工作就一定受人鄙薄。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会有很好的定力。过去的规律是:如果上学成绩好,就能考上好大学,就有好工作。现在突然发现,连什么叫好工作都不知道了,怎么办?茫然啊。马云创业的时候,有多少人看好呢?想必极少。但马云特别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坚持下来,就有了今天。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不会快乐,也就没有积极性,不会有更多的动力和勇气在这个领域深入探索,加之不怕失败地一次又一次尝试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也许可以平顺地完成职业要求,但出类拔萃一般做不到。话又说回来,一个人为什么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呢?也许因为这份工作安稳、收益高或离家近等等。请记住,有得必有失。不可能说,你不去冒风险,又想得到高收益。太小概率的事情,还是少想为好。
  
  要相信自己有从痛苦中复原的力量
  
  环球时报:您的很多作品都给人以温暖和抚慰,帮助人们减少烦恼。在您看来,烦恼的根源是什么?
  
  毕淑敏:人有烦恼是正常的。如果你的期待没有实现,想要的东西不能得到,包括被人误解,一个人长久地孤独寂寞……都容易让人产生迷茫、失落、委屈、丧失感等负面情绪。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便是烦恼的根源。你得记住,人一定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这是铁律。倒不是说一定要时时压抑欲望,想是可以想,如果达不到,你要放下,学会释然。烦恼既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那就学会妥善安置烦恼,与它共存好了。烦恼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不能让它大到将自己整个人生染成灰暗,不能让它全面恶化自己的人际关系,而是要学会让烦恼局限化。比如爱情这件事,如果它不指向安全感,也不指向一生的幸福,它只是你此刻一种非常沉浸的自得其乐的感受,那你就不能要求它长远。如果想长远,一定需要其他因素,比如两个人要互相真诚地爱。如果对方就是一个坏人,永远不能回报你以真心,你的爱是继续还是收手不爱?如果你愿意继续痛苦地自虐式沉浸下去,后果自负好了。如果你想追求的是快乐,是长久的幸福和安全感,就要懂得放弃这段情感关系。有时,时间可以帮助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虚伪的、不坚实的东西,或者原来迷茫的东西会慢慢清晰起来。但这个过程中,第一,要保证自己不得抑郁症;第二,不要去触碰法律做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之事;第三,我们不要允许伤口永远流血,那会使人元气大伤。要懂得止血,要相信自己有疗愈的本领,有从痛苦中复原的力量。
  
  环球时报: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幸福感似乎并不与物质成正比。幸福到底来自何处?
  
  毕淑敏:这个问题现在特别急切地摆在中国人面前。我们迅速满足了温饱的本能,在一代人甚至几十年内,有些人从两手空空变成富甲天下的豪门。变化太快,心理不容易适应。到底如何享有幸福?同样的外部环境,为什么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有人认为,钱越多越幸福,升到某个职务,娶了某个人或嫁了某个人就幸福了。无数研究证明,事实绝非如此。世上很多有钱人并不幸福,美女帅哥、达官贵人也并不一定幸福。幸福不是外部环境能够给你的,是一种深入的修为。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长久的快乐感。如果说吃东西让你很快乐,你只要一直吃东西就幸福吗?肯定不行,因为它的意义不能持续,生理构造也决定了你不可能不停地吃东西。按照马斯洛个人需求理论金字塔,温饱在第一层,满足后就要向上走,到了第五层(最高一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爱好带给自己以快乐,还能给别人以帮助,这就是一个比较幸福、完美的状态。
  
  世界从未承诺应该公平待你
  
  环球时报:为什么您的作品很少出现对社会的控诉、对他人的抱怨,更多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您对人性的基本判断是怎样的?
  
  毕淑敏:抱怨世界为什么不能公平待我的人,首先假设世界应该公平待你。不过,世界从未承诺过这一点啊,它自有自己的运行法则,岂是你可以掌控的?你可以下决心为世界的公平贡献一点力量,但你不能要求世界对你完全公平。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幻想,对人性也没有过高期望。别人不善待我,是正常的,他首先善待自己,至多是在对他有利的时候,顺便对你也有利。我觉得人性里的善,至多比恶多一点点,可能是51%对49%。毕竟多了这善的一点点,人类还是有希望的。你以善意对待他人时,容易把对方的善意激发出来。
  
  环球时报:作为心理医生,您认为人们应如何走出苦难和困境?这一职业生涯是否改变了您对人生的理解?
  
  毕淑敏:过去我更多是用一己的体验代替别人的体验。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不过有时我怎么也想不通有人为什么会那样做。做了心理医生后,我明白世界如此多姿,如此多视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逻辑,他的出发点带着他内心烙印的世界观。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很敬佩那些前来做心理咨询的人。他一定是遇到了生命中特别困难的时刻,愿意信任你,和他一道探讨怎么走出这个困境,而不是选择沉沦下去或者听天由命。来访者有一种自我改变的决心。我很愿意投身到和来访者一道走过对他来说特别艰难的心理路程。要知道,陪伴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有时会很大。当一个人不再觉得孤独和恐惧时,自己便会找到方向和出口。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痛苦和磨难必将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风暴的海洋,那就不是海,只是泥塘。绝大多数人一生中一定会碰到苦难,会遭逢人生特别低谷的时期。在这种时刻,能支撑我们的唯有内心的勇气。就像海明威所说,“你可以打倒他,但你永远打不败他。”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站起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