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不合时宜的对那些远去的人和事物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怀念,而常会对眼前的高楼大厦,还有附着其上的各种华丽点缀装饰视而不见。匆匆穿行于一些僻静的地方,希望能从这些凋敝的建筑和街巷里,寻找出故去历史的蛛丝马迹。譬如面前的文瀛湖,我很想知道八十年前,这里曾有过怎样的朗朗读书声,而那老师们又是如何对着面前的学生讲着人生与社会的微言大义。如果那天天气晴好,可以看到湖边飞鸟箭般掠过水光粼粼的湖面,湖水优雅的缓缓向湖边荡漾开来,一波,一波,又一波,直到慢慢平息下去。
应该说,能在这样雅致的地方读书,是那些年轻学子们的福份。比起小北门那样的地方,省立一中,更适合产生诗人或艺术家,更适合呤诗作画。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有诗有水有文章的地方,却散发出滚滚的火药味。这种不合常规的现象,应该归结为六百多年的浓厚人文积淀和思想的传承。恰好,那个一生执著三民主义理想的孙文在古城太原最好的时节,登上了文瀛湖北端的劝业楼,开始对三晋百姓讲说着自己的宏图构想。那时辛亥革命刚刚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辞去大总统的孙中山来到太原,但他仍不忘表达自己的理想,渴望有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在劝业楼前,他激情彭湃的发表了民主革命的讲演。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它埋下的自由与民主的种子,却在三晋大地上生根发芽。太原各界士工农学商,不仅一睹了一代伟人的丰采,也为孙中山激情慷慨的精神所感动。可能就是那时候,革命的种子就开始在文瀛湖畔的读书声里萌芽酝酿生发,飓风般激荡着青年学生们的心。
也就在那一年,山西省立一中的校门进行了改建,并把原来的“山西晋阳中学堂”更名为“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于是革命的声音第一次从文瀛湖南畔进入了一中校园。紧接着1913年8月,山西军政府颁令,对全省官办公立的中学统一命名、统一拨给办学经费,于是,只用一年多时间的“山西省模范中学堂”,又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这时,学校师生并未知道,之后的这里,将会诞生出一个第一,尤其对山西,对太原,这个第一,足以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载入历史史册。
面前的文瀛湖,下了几天的大雪覆盖笼罩着,整个公园看上去,就像穿上了童话的盛装,呈现着素洁可爱的气质。比起昔日的嘈杂喧闹,这时的湖,显得有点清冷。水面已结冰,呈现着毛玻璃那样的混沌样子。状元桥向南的湖里,结冰的湖面上凝结着湖边柳树落下的叶子,给人的感觉像是镶嵌进去的。天气不能说不冷,但仍有人在走动着,看来,萧瑟寒风对爱园的人来说,是丝毫也未能减轻他们游园的兴致的。门边的警卫对我说,向南走就能看见。顺着他指给我的方向,我知道,这个地方我来过不止一次,但对那样一个高大的建筑却视若无睹,然后在心里对自己做着谴责。我今天不为这公园而来,只为这园里的那湖,只为一个叫彭真的人而来。历史就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一个寂寂无名的地方可能熠熠生辉流传千古。因此,拥有这样名人的地方,可以说是幸运无比的。
站在状元桥上,我环顾四周,隐约的市声不知何故显得很远。虽然已是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园中的雪,却使文瀛湖呈现着一种近似于宇宙洪荒时代的静。这样的静,可以让我更好的去想像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这里的青砖瓦房里飘荡出来的朗朗书声,以及那些学子们是如何在这状元桥上奔跑打闹。时间已过去了八十多年,湖的四周除了建筑的变化外,它的深度,大小,应该没什么变化。但就是这看似不变的静寂里,壮阔的历史云烟扑面滚滚而来,朝代更迭,人事往复,多少慷慨悲歌在这湖上上演。人为湖增添了不尽的魅力,湖又因这些人显得深沉、博大、书香气十足。
在山西教育史上,山西省立一中,是山西最早一所官办学校。比起小北门的省立国师,它似乎有着更悠久的历史。这种悠久不在于出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不在于其背后历史多么厚重,而在于它是山西省党组织的成立地,也许我们很难想像,从这里洒下的星星之火,会把整个山西点燃红遍。省立一中,和处于小北门的省立国师一样,每到秋冬,就会从全省招考一些学生入学。于是全省不同地方的学生就像树上的鸟儿一样,统统飞向了这里,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那时的彭真自然还不叫彭真,叫傅懋恭。他和其它学生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渴望,也肯定有许多的人生困惑。因为是他第一次从乡村进入到了太原这样的大城市,首先是生活上的不习惯,尔后是地域上的气候温热,也让他和他的那些从晋南来的学生,有点不习惯。那是一九二二年的秋末时节。古城太原已是寒风萧瑟,街道两旁落满了枯黄的树叶。但整个太原青年学子中间的脸上言语里,洋溢着一股新文化新思想热潮,慢慢习惯了学校生活后,彭真感觉自己仿佛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没来太原之前,他就是曲沃县第二高等小学的学生领袖,有着丰富的领导组织能力,来到省城,眼界也开阔了起来,思想见解也更深刻了,高君宇写的那篇《山西劳动状况》,使他对闫锡山当局下的山西工人阶级劳动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五四”运动后,许多太原的青年学生更渴望了解更多的新文化新思想。彭真就同省立一中学生王瀛、张堉麟建立了省立一中青年学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反帝爱国宣传。他们和省立国师,一师,工专,山大等大中学校的学生举行了一系列罢课活动。
1923年,是彭真生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年代。那一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结识了心仪已久的高君宇。经高君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一中学生半月刊》上,以“春雷”为笔名,发表题为《五一节与中国工人》的文章。阐述了自己对当前社会的看法,以及青年学生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第二年,彭真与高君宇等人共同创建了山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彭真先是担任支部委员,随后担任支部书记。成为山西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也许那时候,彭真并没有想到自己会那样早的离开山西,并没有想到自己一生中,与故乡山西会是那样的远,又是那样的近。就是这种远,这种近,故乡,就成为他内心永远的负疚与守望。
1925年8月,彭真根据组织上的指示,告别文瀛湖,告别古城太原。他走时的心情如何,无从猜测,但对自己生活几年的学校,相处过的同学师长,内心一定也是依依难别。他是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心情,告别太原,到了石家庄,他任正太铁路总工会秘书,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征程。并领导和恢复了正太铁路总工会。从那以后,彭真又去了天津,任中共天津地委组织部长、市委书记,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在残酷的斗争形势下,他不得不使用化名,把自己的本名“傅懋恭”悄悄藏了起来。在以后的岁月中,彭真一直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历经九死一生的考验,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文瀛湖也随着时代变迁几易其名,但不变的是留在文瀛湖里的水,以及湖南的那座山西省立一中的旧址,以及其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因湖的存在,显得愈来愈幽深,等待每一位走近它的人去解读。
天空中又有片片雪花飘落下来,眼前的文瀛湖开始迷蒙起来。不知为什么,今年的雪特别的充沛丰盈,也许这正预示着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景。走下状元桥,眼前高大的山西省立一中学校的门楼仍有一种森然的感觉。向里走,就是中共太原支部纪念馆,里面有三位山西早期的革命家,高君宇,贺昌,彭真。看着渐暗的天色,我只好不舍的匆匆告别。
回返时候,快要出公园大门,突然听到一丝声响,仰看灰白的天,我想,这雪如果是八十年前的哪场雪,该有多好。如果是,它还能记得那些风华少年吗?怅怅间,回望文瀛湖,雪天之下,湖面竟闪烁起一股灼人的光芒。我知道,哪不是光,哪是曾经在这里的人们当年举起革命大旗不灭的精神之光。这光,犹如神灵之灯,雪空中,引导着我的目光,给文瀛湖以历史的厚重和思想。
雪落大地,静寂无声。但我却听到了雪落时的声音。我更愿意这雪不要消融,就像它刚从天空飞舞下来的样子,给文瀛湖以永远童话般的洁白与梦。
作者简介:尧阳,山西省阳曲县人。已在《中国铁路文艺》、《西南军事文学》、《山西文学》、《荷花淀》、《岁月》、《鹿鸣》、《中国图书评论》等海内外四百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书评,小说,散文随笔作品。中篇小说《蝴蝶杯》获天津市第二十届梁斌文学奖。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中国书籍出版社主编:毕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