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古道【原创】

2017-7-7 16:35  |  作者:汪潮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从五祖镇的天门村上山,有一条用青石板垒成的古道。

  古道依山就势,石板很平整,有点光滑,有的横铺,有的直铺,有的就是利用原有的整块天然山石,非常古朴,原生态。有的比较平缓,有的十分陡峭,砌了台阶。最宽出3米,最窄处1米多。山下面是农田、果园,春天有雪白的梨花,夏天有金色的油菜花;山上面是竹林、树林,有很多挺拔高大的楠竹、松树、枞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更有栽植于唐代的几棵青檀,系千年古树,根系发达,相互紧拥,底部十分粗壮,上部有几根壮硕的分支,有的生机勃勃,有的已经枯萎。其中最大的一株,腰围6米,高28米,覆盖面积近1亩。

  可不要小瞧这条山路!这可是当年弘忍、惠能、神秀等禅宗大师们经常行走的路哦。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得道高僧从这儿上山、下山,修习、体悟禅道,将中国化生活化的佛教——东山法门传播到祖国的南北西东,乃至韩国、日本、印尼、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鸿儒仕绅,由此而上五祖参禅拜佛,寻访古迹。更不知有多少香客从此上山,祈求佛祖保佑平安。

  来五祖寺好几天了,因杂事较多,一直没时间去这著名的古道走走,“行脚”。11月8日早上,我决计要去逛逛。我去一个地方,往往先要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对那个地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几天,每天晚上都在看有关五祖寺、禅宗的书籍,其中包括《五祖寺志》、《东山五祖》、《五祖寺简介》、《禅文化高峰论坛文集》等。看了资料,也听过法师的介绍,觉得她是那么的古老,那么的神秘,那么的充满传奇,心向往之。

  8号的凌晨,黄梅似乎下过一场小雨,雨水洗礼之后,本来就像氧吧的白莲峰的空气更加清新宜人。七点之后,雨住天晴,太阳跳出了乌云的笼罩,从东方喷薄而出。站在门前的画廊之上,远眺东北方,太阳彤红,霞光万丈;山上山下,云霭雾罩。颇似苏东坡描写五祖寺“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的景致。千百年来,此景依然。不过,根据我的体验,每遇晴朗的夜晚,还是站在画廊处,凭栏远眺,却是“天上星月灿,地上落银河”的景象。天上天下形成了两个星空,天上的星星稀松暗淡,地下五祖镇的灯火更加明亮璀璨。尤其是那明亮的路灯连在一起,延绵数里,极像银河。两个星空在远处交汇在一起,煞是美丽壮观。

  我是从山上往下走的。从门口沿台阶拾级而下,看见有一座石拱桥,飞跨南北,气势巍峨。桥上盖有长廊,纵深六柱七间,粉壁青瓦,色调雅洁,这就是著名的“飞虹桥”。桥下泉涧幽曲,尤其是雨后,瀑布飞崖挂壁,奔流不息,响声如雷。只因为它飞架于两峰之间,有如一道长虹,更兼桥下泉水飞泻,映日斑斓,故名“飞虹”,形似而神似。飞虹桥是唐宋时期五祖寺的山门。前门上写有“放下着”,后门写有“莫错过”等禅语,系乾隆年间蕲州郡痒王万彭所写。简单的六字禅语,颇涵人生真谛:什么事情都要提得起放得下,不要太过执著;但是,机缘来到时,也千万不要错过。还书有唐代裴度、张祐,宋代苏轼、欧阳修等大诗人题五祖寺的诗篇。裴度的《咏东山白莲》描摹了“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的情景,慨叹虽然不知“上界”到底在何处,而五祖寺仿佛就是“西天”。苏轼的《登白莲峰》将黄梅的白莲峰与西岳华山相媲美,以“红日早”、“白云低”、“月中老”、“物外啼”等诗句尽写山势景物。颇得佛理的苏子在结尾二句,更以“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表达了他对东山法门的高度评价,让人对禅宗心生向往。

  再往下走,我看到一座高耸的佛塔。附近还散落有几座佛塔,有的有几百年上千年历史,有的才修建。我对古塔更感兴趣。它们完全由石头雕刻垒砌而成,有的三级,有的五级,多为七级塔,可能喻示“七级浮屠”之意。它们形态各异风格不同,或孑然独立,或三五成林,均为寺中历代高僧的灵塔或传说中的古佛的纪念塔。塔上都有铭文纪事,或阴文或阳文,或楷或隶,或行或草。有的因年代久远,已难以明辨。千百年来,历经风霜雪雨,乃至山崩地裂而巍然屹立。这儿原来也称东山塔林、千佛塔,密集的佛塔,蔚为壮观。只是因种种原因,尤其是文革所谓的破“四旧”,大多毁矣。希望以后能够恢复重建,形成与少林寺塔林相得益彰的壮美景观。

  从佛塔往下前行约300米,可见一座长约8米的过廊,山石、砖瓦、门窗、木料等显得很古老,只是残破不堪。不知毁于何时,也不知是否就这样破落地保留着。

  再往前走,就是新修的“天门”了。为大理石砌筑而成,干净而清爽,豪华而气派,与过廊的破败形成强烈的反差。上面书有“东山古道”四字、净慧老和尚等人写的楹联,充分肯定了五祖寺的历史地位。这儿古时候叫“一天门”,是上山的必经之路。飞虹桥大约就是“二天门”。而从五祖寺寺庙上山还有一条“通天路”。看来,佛教的修行也是一个“登天”的过程,修为到了,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命名也暗示了禅修的理念。

  一路走来,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我深深地感到了古道的静谧。路上行人罕至。静,寂静,十分寂静。鸟儿也十分安静,很少听到它们鸣叫,有的只是它们从树丛中飞走时翅膀扇动的声音。这不由使我联想到寺庙内的狗,它们也出奇的安静,很少吠叫,总是从你身边安静地走过。难道动物们也受到了佛教喜欢清静的教诲?喜欢唱歌的我,很想高歌一曲,但怕打破了这森林的安静,只好作罢。

  一个来回,大约走了3公里,让人全身发热,背上出了些许汗,很舒畅。

  这之后,住庙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要在古道上走走,或早上或下午或夜晚。时常在佛塔前、散落的古石边及墓碑前驻足停留。或思古,怀想苏东坡白居易等名流朝拜览胜的情境。或参禅,体悟弘忍惠能神秀等禅宗大师的偈语嘉言。或融合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观松听泉,看竹叶摇曳,蝴蝶翩飞。

  古道,这条千年的古道,真是令我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汪潮,本名汪朝玺,生于1964年,武汉新洲人,198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作家、诗人、史学家、城市学家。世界作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作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会计史学家学会会员,中国城市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新洲区公务员,《国际文学(中文)》杂志顾问,《文学家》杂志顾问,大同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院士,武汉市作协、新浪、凤凰网、红袖添香、17K签约作家,阳逻信息港文学顾问。曾任企业高管、中南艺术学校校长、《贵族china》杂志主编、《五祖寺报》主编,《城市问题研究》、《中国建设报》、《财经问题研究》、《长江日报》等10余家报刊特约记者。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中国书籍出版社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