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注定会以一种悲伤的方式呈现。这样,在我阅读过的寓言和童话里,它的基调也就充满了凄凉。
最让人难以忘怀是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前夜这个背景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一个墙角,先后擦亮了五根火柴,想暖和冻得发抖的身子,光亮中,圣诞树出现了,星星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奶奶朝她温柔、慈祥的微笑着。她们飞起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圣诞节的清晨,她冻死在了墙角,脸上绽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四周撒满了一地的火柴梗,小女孩的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饥寒交迫。我在想象着一个小女孩在冬天的处境。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她梦境里的圣诞树,彩虹一样的星星,慈祥的奶奶,还有和奶奶一起飞到天堂的情景。冬天孕育着希望,在寒冷的季节,别忘了光明的存在。怀揣着憧憬,小女孩死去了。如此的结局更让人伤感。
女儿小的时候,我常常以寓言和童话来启迪她的成长。但是,我丝毫没有想到,她的思维方式和我迥然不同,当我给她念这篇童话时,她竟然没有同情,更没有心灵的震动,只是不解的问:爸爸,那小女孩的家呢?他的爸爸妈妈呢?他们为什么不管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啊?女儿的眉宇间,挂着不属于那个年龄的疑虑。
我无以对答女儿的天真。是的,女儿的冬天没有寒冷,没有饥饿。她无法感受安徒生笔下那个小女孩的境遇,还有她的憧憬。这是人生的悲剧,一种女儿暂时无法理解的悲剧。我能对她说什么呢?我笑一笑,合上了书本,让女儿玩去了。童话是虚构的,让女儿快乐,才是一个父亲的责任。
冬天是个诞生悲剧的季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是冬天里的贫富差别,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把自然界和人在冬天的无奈巧妙的柔和在一起。鸟飞绝,人无踪,只剩下一个老翁在江边钓雪。我知道了,柳宗元在勾勒冬天的寓言和童话。他笔下的老翁,应该比安徒生笔下的那个小女孩更富有人生的沧桑。他内心的凄凉,绝对超过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条蛇,一个人,在冬天的相逢便有了故事。这便是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
严寒的冬天里,一个农夫发现路上有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发抖的农夫,冰冻的土路,僵硬的毒蛇。由于具备了冬天这个特定背景,这则寓言便成了经典,就惊醒了无数善良的心灵。它蕴含的意义是:即使在冬天,也别让爱变得温暖。对恶人仁至义尽,也无法改变他们邪恶的本性。因此,别可怜那些处于危难之际的坏人。
佛家说了: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因得恶果。这叫因果报应。然而当我面对这则寓言的时候,却疑惑了起来。很多时候,人都以为自己付出了所有,以善心待人,以为可以得到好的回报。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善良常常也会被他人利用和伤害。
佛家的理论,有时也会是一种误区。
还是女儿,她疑惑着问:冬天的蛇不是在它的洞窝里冬眠吗,怎么会跑到路上呢?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思考过。我的思维方式,总是思考着这个寓言背后的意义。而对于寓言本身的漏洞,却被我忽略了。
在冬天的大地上破开一个洞,也看不到它的流血。一条蛇,如何钻出冰封的大地,在路上等待一个善良的农夫?
在人民网看到一个关于树的寓言。一棵大树到了冬天,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一张旧报纸问大树,别人天冷了都添衣服,你竟将衣服脱光了,不觉得冷吗?我来替你挡风吧。在微风的推动下,它飘飘然地来到树上,挂在了枝条上。大树却沉默不语,一点也没有表示欢迎的意思。一个漏了底的小塑料袋,也在呼呼的风声中落到了树上,它对大树说:以前你这儿多热闹,千百片叶子悉悉索索和你说着话,哼着曲儿,现在你只剩下光杆儿了,你不觉得孤单吗?让我来陪陪你吧!跟着又有一些破布、废广告纸、烂布头的同类们,也接二连三地栖息到树枝上来了。大树成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大树忍无可忍的对它们说:快走吧!陪伴我的树叶们,正孕育在我的身体内部,只要春天一到,他们自然就会生长出来!
这个寓言有点意思。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自己闲得无聊,却偏要关注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精神。常常,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方式来解读别人。岂不知,这样的解读却是愚昧无知。
在我看来,冬天里的一棵树,它是在坚守一种精神,在默默等待生命的轮回。冬天里,我会望着一棵树。这样的凝视,具备着精神的因素。我不喜欢描写春天树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我知道,那是它生命的旺盛期,关注它,描写它,对它来说并不具备关爱的情怀,而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审美欲望。而关爱冬天的一棵树,则是一种大慈悲,大情怀。
冬天,用精神相偎着一棵树,而不是企图嘲讽他,或者不怀好意的砍掉它。如此的境界,远比赞扬它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更有人性。
这里,我想起了《乔丹自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冬天,乔丹的父亲需要一些柴火,就锯掉了一棵死树。到了春天,令父亲惊讶的是,树干周围竟然绽发出了新芽。于是他叮嘱家人: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因为这样会扼杀幼稚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生机,它也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
既然是自传,那也许是真实的故事。乔丹父亲的醒悟,给了人生许多的启示。人生,总不可能永远枝叶旺盛,在凄冷的季节要学会坚守,学会等待。
在冬天看见春天,这是树的智慧。但这种智慧却常常被庸人忽略。只有具备了许多沧桑的人,领悟了人生真相的人,才会发出这样醒世般的叮咛:别在冬天里砍树。
冬天里的一棵树,竟然是生命里别致的风景。这是禅悟。
在冬天的寓言里,自然少不了动物和昆虫的身影。伊索寓言里说到蝉在夏天里唱歌,冬天却厚着脸皮向蚂蚁讨要食物。我无法进入动物和昆虫的心灵世界,对蝉的乞讨,我不知道它是否感到内疚。问题是,蝉的生命只有一个短暂的夏天,怎么会出现在冬天里?
当然,我忘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冬天里没有蝉的影子,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它在冬天的狼狈像。施展想象,这是人类的伟大。于是,蝉在冬天里成了反面教材。
冬天是一副僵硬的面孔,可是有了寓言和童话,它便鲜活了起来。冬天里的一棵树,在寓言和童话的作用下,便有了思想。一条蛇,在寓言的诱惑下,也会钻出洞来,等待着一个农夫的善良之举。还有那个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没有冬天,她就不会用火柴暖和身体,她的幻觉里也就不会出现天堂。
正是冬天,我的思维仿佛被“冰封”了。这样的季节,我难得写出什么好的文字。于是,尽可能的缩了手脚,去读书,去思考。重复的读着一些寓言和童话,并不感到厌倦。女儿启发了我,我会质疑某些寓言和童话的真实性。这个时候,我会走出屋子,用寒冷的风清洗僵滞了的大脑。我会猛然醒悟:冬天的苍白,如果不用寓言和童话来填充,那么人的精神就会枯萎。寓言和和童话里的假设,虽然不够真实,但是却具有教育和启迪的意义。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真实里,幻想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冬天,打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让我们飞翔起来,越过冬天,越过寒冷,进入春天的温暖。
作者简介:赵丰,中国作协会员,杂志主编,出版《小城文化人》《声音与物象》《孤独无疆》等小说散文集10余部。《声音与物象》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孤独无疆》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