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两个朋友吃饭,偶然谈到年龄的问题的时候,竟然不约而同的同时叹了口气。原来,大家都在遗憾,最好的年纪输给了时间。
我八岁上学,十四岁上了初中,十八岁上高中,二十一岁考上大学,这就是我的整个求学历程,到现在我二十四,大四。
我想,大部分人的历程和我是差不多吧,有的只是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上了这么多年学,学了很多知识,也学了为人处世。这些年,无论是和长辈聊天,或者是写那些枯燥无味的作文,我们总是会谈到成长或者成熟这个话题。朋友说,今年我看起来很成熟了很多,不是长相,是做人和做事,其实就我而言,我真正的成长是在大学里,至于成熟——我离成熟还有很大的距离。
有人说“受伤是成长的最快的一条路”,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其实,成熟和年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人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却有很大的关系。一个18岁的少年是有可能比一个28岁的青年更加成熟的。无论是生活阅历,或是对生活的理解,还是在心理成熟和心理承受能力,一个15岁就出去闯的少年和一直在学校里吃喝拉撒玩的青年相比,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社会上经历的东西远远比在校园里经历的多,他们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受到的挫折、看到的风景,都是在教他们怎么去生存,这些,也都接近叫做“现实”的东西。
大学时代,在现在这个学习环境中,除非自己出去主动做一些事情,更多的接触社会以外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一直呆在学校里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从我们真正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学校里转圈,在学校里所学的,当然更多的还是和学校有关,现在我们在大学里,很快就将会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工作和创业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在性格和个人能力方面突出的人,才更有竞争力,才更有可能挑战更高层次的东西。李开复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大学里没什么想法,那你的大学就白上了。”所以,在大学里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比如:是多看几本好书,结识几个之交好友,做几次不同种类的兼职,结伴旅游几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试着去创业,在大学写一本书。无论做什么,年轻人都不应该害怕输掉的,因为我们现在本就一无所有,所以,不必害怕失去什么东西。有些人还没做事情就想着失败,其实,有这种想法是很可笑的,想想,长这么大我们又成功了几次?
大学本就是一个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就要面对工作的问题,也要考虑即将组建的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是很难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在校外得到锻炼。这种锻炼是一种更贴近于生活的成长,是迈向成熟的方向,如果在就业时自己就有很好的职业素养,这相对于自己将来的求职或创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出彩点。所以,如果不是要考研的话,那就出去多做一些事情,看看更多的风景,多认识一些有思想的人。不要总是呆在学校里,被学校的生活磨掉了激情活力的心,也浪费了最美好时光里的珍贵的青春。
看到过一句很好的话“青春里,就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不顾一切的爱情。”所以,青春里是需要冲动的,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过于平坦的路途,是没有高山仰止的豪情和面朝大海的美景的。待繁华落尽,留下的就是那种深邃的沉淀;洗尽铅华,剩下的就是平庸平凡却是最珍贵的成熟。
成长也需要一颗思考之心——对别人的思考,对自己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这些都是先贤对于成长如何蜕变到成熟的理解,只是现今很多人只是把他们当成教科书上的任务来学习而已,很少有人愿意去挖掘里面真正的内涵,并且去继承这些古老的智慧警世之言里面的品质,更多人是懒得去思考,即便偶尔的灵光闪现,心中有所得,一段时间之后,也难以坚持思考之心。不自省提炼,又何以成长?
所以,经历和思考都是成熟的必需品,经历越多,尤其是不平凡的、非常艰难的经历,也会等价的收获更多;勤于思考和自省,遇事也会变得越来越淡定从容,那是那是一种经历风雨的泰然心态。
看看身边我们称之为成熟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有一种很明显很特别的气质——淡然和气度。这是经历作为底蕴,和思想作为武器锻炼出来的。所以,要想成熟,就不要怕失败,不要怕经历,更不要怕别人的嘲笑。年轻就该大胆的去做自己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我相信,十年之后我们都一定会感谢当初自己的这个决定。
作者介绍:李武,出生1989年3月,男,安徽宿州人,就读于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