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沿线土仪无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扬州境内的“运河三宝”:邵伯菱、高邮双黄蛋、宝应荷藕。
邵伯菱
叫着邵伯,却是水做的镇子,运河在镇西自不必说,镇子里有南塘,镇郊还有艾菱湖、荇丝湖、星荡湖。镇子是被水环抱着的,小儿出生了,睁眼就是水田,若是逢在中秋,闻得世间的第一丝香味,就是湖上送来的菱角香了。
菱角,躲在碧绿的菱盘下面,她们不在湖荡深处,其实就在家后头窗户下面。那湖是好大的,但是一角,却伸入了你家的庭院,那几乎就是你家的家塘了。放个澡盆在上面,15岁的妹妹,就可以安逸地去采菱了。
邵伯的菱角好脆生,她们就好象邵伯人的性格,栽秧不栽哑巴秧,见人直把心肺抛,皮壳薄薄的。让开上下两只角,往着雀脯般的肚子咬上一小口,把抱肋的左右两角轻轻一掰,白如莹玉的菱角肉就出现你的面前了。
运淮南盐的北船,运江南茶叶的南舟,还在载京官赴南方就任的官舫,无不闻香打尖于古镇邵伯的大马头,吸引他们的,是驳岸上篮筐里堆着的邵伯菱,让他们心仪的,是劳顿人生中难得的剥菱消遣的几个时辰。
高邮双黄蛋
这个双胞胎,产在大运河的襁褓里,成为一张散发着香气的城市名片。
高邮双黄蛋,貌似各地寻常的咸鸭蛋,可是品质却不一般,它是生长于湖泊荡滩的高邮麻鸭所产,因为体硕生态而产双黄,蛋体自然也大一些。这样的蛋腌出来,洗的白白净净的,放在白瓷盘子里,粥还没有熬好,就先有了八分的食欲。
蛋白如美人之肌,吹一口气还有微微的晃动,蛋黄虽然叫着蛋黄,可是周身沐在一圈红油里,象极了日出时的太阳。蛋白嫩,蛋黄沙——水果中也有沙瓤的说法,而蛋黄一旦腌出极细密的沙瓤,那种美妙滋味是需要用舌尖过滤体会的。
汪曾祺写《端午的鸭蛋》:敲“空头”,筷子扎,红油冒,简直写足了生活在高邮城的吃的幸福,这幸福,官人享受,百姓人家也有。
宝应荷藕
藕在宝应,是民俗的代言人。
小时候中秋拜月,奶奶会在天井支一张团桌,把家中藏着的小八样全部供出来,那是香炉,烛台,“福、禄、寿”瓷偶,八仙木偶,周围辅供鸡头、芋头、苹果、桔子,当中主角是一枝带有大小分枝的子孙藕,表示合家欢聚,千里共赏月。
在家乡,藕是全年应市的。大暑后的花香藕又脆又嫩,洗干净了直接当水果吃;寒露后的藕藕枝粗大,炸藕夹子最合口。立冬过后,乡下的藕农上城访亲,带几段白锈藕是最体面实惠的——小孩吃藕,有孔,大人吃藕,路路通。
藕在泥中,莲出水面。宝应出来的文人,几乎都写过同题散文:荷叶上的故乡。擎着荷叶遮在头上在雨中奔跑,把芬芳的荷叶储在家里作为零买酱菜的包装——对于他们来说,家乡就是一个童年的梦,一处荷叶托举着的海市蜃楼。她给他们芬芳,她让他们仰望。
作者介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莲藕世界》、《回忆有花香》、《扬州鸿影》、《扬州细节》、《扬州炒饭文化解码》等专著。获得多届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散文、诗歌作品入选《散文》、《诗选刊》、《扬子江诗刊》、《读者》、《青年文摘》、《每周文摘》、香港《大公报》等。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