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乌镇【原创】

2017-7-1 15:23  |  作者:季学军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九月是个秋风送爽的季节,随着爽朗的秋风走进了江南水乡乌镇。温顺的秋阳、柔和的秋风、别一样的千年古镇乌镇展现着风姿卓越的秋韵风情。走进乌镇,仿佛置身于千年的时间隧道。千年就是这样漫无飘渺的随风流逝……千年又是这样的恍若一瞬……千年乌镇不变的依然是那条流淌着的小河,还有那依水而居林立的木板门铺。
  
  秋阳潋滟着千年的小河,秋风轻抚着千年的木铺,青砖黛瓦在低吟浅唱,风采依旧的小桥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怀。九月天中的乌镇似乎在向人们传唱着一首经典老歌……
  
  小河将乌镇一分为二,两片街又在小桥的连接下混为一体。“逢源桥”是乌镇的特色桥。走右发财,走左升官。在“逢源桥”的桥头我许视良久,许视着繁华接踵的古街,许视着用石板铺就的两片桥面,是这两片桥成就了千年乌镇吗?江南人忌讳最多,他们总是将生活中的美好用一种形式寄托着。美好的向往才是人们为之奋斗的航向。乌镇人是用心在寄托着这份美好,他们寄托出了一个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千年美图。我们的旅游团队齐唰唰地来到了“逢源桥”。千年过后的人们已将这种忌讳当成一种嬉笑,人们嬉笑着嘴里还嘟噜着“我要升官”、“我要发财”的走过了自己心仪的桥。
  
  “千年古镇一河挑,两片街市临水俏”。过了桥左手拐弯就是乌镇的财神湾。财神湾是一个成凸型略宽点的河面。船是当时水乡人行走的交通工具。水乡人赶街逛市的船必在这里停泊掉头,也就出现各路财神蜂拥而至的场景。
  
  走在乌镇的石板街上,欣赏着林立的木板铺,木板上的阵阵桐油香味沁人心脾。这是久远的千年流露出的温馨芳香。在民俗馆我们领略着江南人家的风土人情。结婚的场景,新郎新娘拜过高堂已舅为尊。入洞房揭盖头新郎会拿称竿挑开新娘的红盖头,这样才能称心如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演绎着完美人生。祭祀的场景、在闺房中母亲教女儿做针线活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地栩栩如生。在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国人注重的礼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中得以传承。场景中的美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也正是大江南北人们的共同愿望。
  
  古镇有着太多的传奇,乌镇人在抒写着这个传奇。在民俗馆的对面我们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阿姨在摇着纺车,千年印花蓝布中的根根丝线就是这样摇出来的。从印花蓝布、江南丝绸中我们感受到了乌镇历史的厚重。在裕景祥的原样仿真蜡像馆我们看到了乌镇人的自信。“完全国货”四个字写得是那么地从容。千年的墨泽永不干枯,千年的墨味香弥四方。
  
  我很崇尚的文学大师茅盾就出生于乌镇,他用手中的笔勾勒出了乌镇美丽的轮廓;也用手中的笔向我们推荐了一个深沉内敛、博大精深的乌镇。乌镇在大师的笔下生花了。
  
  “来了,就不曾离开。”似水年华中刘若英的一句经典台词成了乌镇对外宣传的标语。是的,两个小时的乌镇游已将乌镇的魅力深深地烙在了记忆深处!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