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绍兴,才有《兰亭序》

2017-6-27 09:18  |  作者:陈泉永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从老家诸暨的枫桥翻过一座“虎扑岭”,便来到书法圣地兰亭。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得到了印证。永和九年的会稽山阴之兰亭,想必环境保护得比现在好,要不然这条由山阴通向暨阳的山岭就不会被称作“虎扑岭”,说的是行人在这条岭间走路,突然间,山中的吊睛白额大虫便会向你扑来,也就有了“虎扑岭”这个称号!老家民间有说法叫“尺柴隐虎,寸草伏蛇”,一方面说的是物竞能力;另一方面说的是自然界随时会有危险发生!听父亲说,解放前去绍兴过“虎扑岭”时,心里面总有丝丝寒意,那时的崇山峻岭,树木参天,赶路都在早晚时辰,除脚下走的是野猫路之外,还有毒风恶雾,山里面有时一阵恶雾吹过来,弄得不好,嘴巴就歪了。现在好了,从诸暨市驱车上高速十多分钟便可到达兰亭,而且一路非常阳光。

  我第一次去绍兴,大概是1973年,坐公交车,车到“虎扑岭”时,我便特别关注,但是我觉得“虎扑岭”已经没有想象中的高峻,树木也早就砍得光光的,已没有阴森可怖的感觉。路过兰亭,从公交车里远远望去,只看到在竹林之中有隐隐约约的蓝色亭子,虽然亭子有翘角,但是隐在竹林之中,显得沉静和庄重。如果这个亭子建在高岗上,便会“有亭翼然”,好像要飞起来的味道,极适合魏晋时期的那种思想和文化的飘逸及逍遥。当时好像是到上旺村去参观的,此时的上旺村,是浙江的大寨,国内外参观者极多。那时的人多老实,回来路过兰亭的时候,心里痒痒的,极想进去看看,同行当中虽然也有几个同好,却无人提出来要一睹风物,只好悻悻然。
  
  直到1987年我在诸暨县委宣传部任职后,才有机会陪同外来的客人到兰亭。不过那时的兰亭还较为简陋和幽情,兰亭、竹林、鹅池、曲水,以及临水相伴的陋石,我总以为那种气氛才适宜于喝酒、唱诗,放荡不羁,如果像如今这般的商业氛围,大概当时的王羲之们是不可能撰写得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这种清澈亮丽的语言和骈文的。如果在南宋那个时候,朝廷建在杭州,绍兴的兰亭离宫廷那么近,这批文人们也就最多是“老酒日日醉,皇帝万万岁”。后来,也去过几次兰亭,少了想要一种感觉上的内涵。我总觉得我们的一些景点,老是画蛇添足,灯红酒绿,断绝了游者的联想空间,是不是应当记取呢?
  
  一篇《兰亭序》,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书法的高峰。在我同一些书家的交谈中,对《兰亭序》中的书法之华美灵性、章法参落高格、布局洒脱秀逸是一致推崇的。“书法称绝于世,秀逸清朗,洒脱到了极至。一点一画尽现晋人风神,通篇笔墨清爽伶俐,雍容典雅;体态闲雅超逸;章法尤其绝伦,字与字之间毫无牵连,却又倚侧多姿,顾盼生情,一气呵成之痛快淋漓尽现其间,真是妙不可言”啊!我以为,这样的艺术神品,得益于当时远离朝廷的绍兴兰亭之小气候,得益于“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绍兴兰亭之小环境,得益于用鉴湖水酿造的绍兴老酒为之推波助澜。崇山峻岭,远离宫廷可以敞开思想;天高气爽,同好论道可以尽情抒怀;临流唱饮,似醉非醉才可以走笔龙蛇。当时盛名的竹林七贤,在河南山阳的竹林之中,也没有写出流传千古的作品。所以,我悄悄地以为,有绍兴,才有《兰亭序》。
  
  一篇《兰亭序》,是当时文人思想的高峰。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是典型的动乱文人思想。政治家们打来杀去近300年,文人们要适应战乱,适应朝代更迭。他们在战乱中感受到人生的短暂,生命渺茫,世事难以预测,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人思想的消极色彩,从而沉迷声色。这种思想的消极色彩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是,在《兰亭序》中,一反魏晋文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完全背离了汉代独尊儒术的正统思想,追求与天地、宇宙、大自然为一体的积极自由的灵魂空间,文人的思想达到了另外一种高度。
  
  一篇《兰亭序》,也是当时地域性文学作品的相对高峰。这个时期的文人极多,光是卷入政治风波而被冤的就有孔融、杨修、祢衡、嵇康、陆机、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郭璞、谢灵运、范晔等等,孔融让梨和三国时曹丞相手下的杨修,我们想必是很熟悉的,不但聪明能干,而且都极有树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兰亭序》中,修契事时,除王羲之和谢安之外,还有哪些文人到来,我还暂且不得而知。不过,综观全篇,直觉使得我们感到文章朗朗上口,韵味非常。像“惠风和畅”、“群贤毕至”等,是经常用来装点门面和书房的,篇中修辞上追求华丽完美,声律、用典、排比尤其出彩。且文章洞察时空,比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在这里不但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叹息,而且又表现出了作者寄生命与文学艺术,以无限的不朽艺术替代有限的自然生命,真可谓“诗酒岁年,山河大地”,八千岁为春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