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一轮支持政策来了!

2024-9-3 08:56  |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揭牌设立五周年。
  
  记者从8月27日举办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临港新片区实现了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4%,区域经济规模迈上了新台阶。
  
  五年来,临港新片区重点聚焦跨境数据、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领域,开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压力测试,累计形成70个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案例。临港新片区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产业快速集聚发展,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重点项目超570个,涉及投资额超6200亿元。
  
  近日,上海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的若干意见》。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该支持政策文件提到了“依托再保险功能区建设,推动跨境再保险等业务入场交易,率先开展保险共同体等风险分散机制试点”“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鼓励率先探索构建‘贷款+外部直投’业务实施路径”“以大飞机产业园建设为牵引,重点发展民用航空发动机、机体结构件、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等大飞机高端产业链”等硬核支持举措。
  
  重点发展大飞机高端产业链
  
  日前上海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的若干意见》。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介绍,该支持政策文件共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
  
  一是更好集聚利用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资源,主要包括全面提升数据产业国际竞争力、激发金融创新动能活力、加大海内外人才集聚力度、围绕人才需求优化住房政策等4项政策措施。例如,聚焦银行支付等场景制定发布数据跨境操作指引和负面清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又如,依托再保险功能区建设,推动跨境再保险等业务入场交易,率先开展保险共同体等风险分散机制试点。
  
  二是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汇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撑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资源布局,积极探索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路径。例如,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鼓励率先探索构建“贷款+外部直投”业务实施路径,配套完善创业投资基金服务体系,打造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三是布局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加快智能网联装备创新应用、推动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通过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引,加快培育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能级。例如,以大飞机产业园建设为牵引,重点发展民用航空发动机、机体结构件、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等大飞机高端产业链。推动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全域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打造若干自动驾驶超级应用场景。
  
  四是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载空间,主要包括培育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新优势、完善现代化新城功能配套等2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更好统筹推进开放软环境提升和硬设施建设,成为上海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的重要枢纽。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加强财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支撑、健全工作机制等4项政策措施,立足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坚实支撑。例如,通过统筹各类资金,确保市区两级财政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总体力度不低于前五年。
  
  打造对标国际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
  
  成立五年来,临港新片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携手并进,在金融领域涌现出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举措。
  
  据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介绍,五年来,临港新片区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相关举措包括: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落地高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国产飞机跨境人民币融资租赁出口等多个“首单”业务,出台全国首个公募基金领域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达成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
  
  高能级金融要素资源也在临港新片区加速集聚。陶昌盛说,临港新片区落地全国首家外资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独资金融科技公司(汇丰金科)、首家险资私募基金(鸿鹄基金),落户申能财险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累计落地持牌金融机构98家。建设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15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3家保险经纪公司入驻。
  
  此外,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扩面。据介绍,临港新片区已打造“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撬动社会资本3500亿元。实施“科创金融伙伴计划”,设立规模200亿元的临港科创母基金。成立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保障2.65万亿元。试点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贷,15家试点企业完成备案。在全市率先出台汇率风险中性管理补贴政策和贷款贴息新模式。
  
  作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试验田”和压力测试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持续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优势,助力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陶昌盛表示,为更好支持新片区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勇当先锋,近日上海市委金融办会同新片区、在沪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提出新一批50条举措。比如:在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方面,加紧落实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与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发布的《临港新片区支持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再保险市场、机构、业务、人才、数据等在新片区集聚,打造对标国际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方面,陶昌盛表示,临港新片区将全面推进科技信贷、保险、股权投资等领域创新,深化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贷试点,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发挥集成电路共保体作用,并将经验推广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引导和带动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集聚新片区,积极发展与创投类企业发展周期、风险特征、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在发展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方面,发挥浦东新区法规功能,支持在相关领域积极开展立法探索;鼓励金融机构建设离岸、跨境金融中心等业务平台,推动非居民并购贷款业务创新发展,聚焦再保险等应用场景研究数据跨境清单,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陶昌盛说。
  
  打造国际数据合作枢纽
  
  围绕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发展,临港新片区培养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2021年,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数据港(12.650, -0.18, -1.40%),临港新片区作为先导区,探索国际数据合作创新之路。去年10月,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顺利揭牌,为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
  
  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邵军表示,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紧扣“五个中心”建设,主动链接数据合作“内与外”,在数据领域形成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案例。一方面,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规划建设了一批重点平台和示范场景,在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方面取得进展。另一方面,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块链、算力集群、隐私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部署与功能应用,启动面向国际数据合作的功能性中心建设,探索面向“6+1”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提供能力支撑,支持国际数据加工、交换业务等发展。
  
  此外,临港新片区还积极探索数据清单场景化创新,临港新片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公募基金、生物医药3个领域探索11个场景,形成场景化数据清单,并基于数据清单实践案例深化数据跨境工作。
  
  邵军表示,下一步,将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国际数据合作枢纽,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稳步扩大数据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研究国际数字经济领域制度规范与标准,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功能区域。
  
  二是全面推进临港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市级层面将加大政策支持、产业导入和项目落地,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加速发展,并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力争将临港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数据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三是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定;深化国际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数据合作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上海国际数据枢纽的建设不断探索创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