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海派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高端论坛在沪召开。
海派文化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形成,并随着上海发展不断演进升华,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共进。在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看来,海派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于追求卓越、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更在于始终不渝地坚持面向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前,海派文化已经融入上海的肌理以及当地市民的骨髓。新时代海派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可以诠释为:国际都市的开放性格、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自律守信的契约精神、包容务实的处世之道。澳门大学教授王笛认为,上海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海派文化底蕴深厚。开展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研究意义重大。
海派文化具有多元属性。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表示,传统上海本土文化的痕迹在海派文化中已日趋减少,但其影响力仍深刻留存在上海周边地区,而这种文化构成了连接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重要一环。近代上海的生产现代性和消费现代性共同塑造了海派文化的两种传统,即市民文化和工人文化,对二者的研究不可偏废。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熊月之认为,新时代上海城市文化可以突出三个亮点:其一是担当意识,旨在突出上海在我国诸多领域的先行者、领头羊地位,这也与近代上海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相呼应;其二是精细意识,旨在突出上海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例如上海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成效显著;其三是精致意识,旨在突出上海优美的环境以及当地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有学者表示,我们要强调海派文化对当下上海文化发展所具有的传统资源价值,同时更要着眼上海地域文化,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为引领,赋予海派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