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红色故事,传革命薪火(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2021-7-20 11:13

  红色纪念馆要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宣讲模式,在讲解中植入多种艺术形式,使讲解鲜活起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伟大功业,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红色纪念馆要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宣讲模式,在讲解中植入多种艺术形式,使讲解鲜活起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坚持以观众为中心。讲解的对象是观众,观众因年龄、文化背景、职业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心理诉求。讲解时要与观众进行沟通、交谈,及时了解观众的所思所想,用不同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坚持以讲解为主。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一个人物、一段历史,其他艺术形式的植入是为了使讲解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大众,让观众更加深入理解历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无论如何创新,都不能离开讲解这个基础,要以“讲”为主,其间穿插不同的展现形式。

  坚持恰如其分地植入新形式。新形式的植入是讲解员根据展览资源、文化资源、自身资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在最恰当的地方植入最贴近内容的形式,让观众顺畅自然地掌握有用信息。因此,讲解员要认真分析讲解内容、陈列结构,做到知道应该给观众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给观众、观众应该得到什么。

  多种讲解形式相结合。讲解形式的创新,在于让观众在参观时,通过讲解员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段,诸如情景剧、舞蹈、唱歌、快板、演讲、点评式讲解等,更加深刻地领略展览所展现的历史事实和精神实质。近年来,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往往会在讲解中,深情唱起一首红歌:“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样的展现,把红色历史变得更加鲜活,观众更易于接受。

  此外,讲解形式的创新还要重视与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西柏坡纪念馆汲取了河北当地的民谣快板,把非遗民谣融入纪念馆的宣讲工作中,既让观众耳目一新,又弘扬和传承了本土文化。讲解还可以适当地让观众参与进来,西柏坡纪念馆每天定时在中共中央旧址组织唱民谣、扭秧歌,观众随时可以参与。形式虽简单,但能让党史教育“活”起来。

  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变化中持续发展,红色纪念馆要把红色故事讲得入脑入心,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