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泽良:《为致敬先驱者李大钊而歌》 海派歌剧《晨钟》再度唱响上音歌剧院

2021-6-22 17:08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上海文艺网(翁泽良)2021年5月,上海歌剧院新版歌剧《晨钟》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参演剧目首度亮相北京,亮相国家大剧院。6月,《晨钟》剧组再度回到上海,并于6月14日19:30时,首登上音歌剧院的舞台。为广大的观众展现信仰的力量、真理的不朽。
  
  《晨钟》是以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真实历史蓝本,聚焦其崇高革命信仰,展现其为国为民探求真理、从觉醒到播撒火种,奔走呐喊,为理想与信念而将生死置之度外,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和大义凛然的气骨。
  
  新版的原创歌剧《晨钟》,共三幕。以“寻道一一行道一一殉道”作为全剧剧情的核心主线。


  歌剧创作以历史为本。
  
  开演前,歌剧厅的银幕上,亮出了这幅风云滚滚的历史画卷。这是回眸历史的大背景。今晚的这部具有海派舞台艺术审美品格的辉煌正歌剧,正以此大背景拉开序幕。
  
  第一幕:寻道。
  
  由主演上半轮的李大钊的男高音歌唱家一一韩蓬倾情演绎。
  
  第一场,四合院,春意盎然。
  《晨钟报》,李大钊点燃新思想。
  晨钟敲响。这钟声给明天注满希望,无限风暴,灿烂阳光。
  
  第二场,呼唤一个自由呼吸的黎明。
  风来了,雨来了,反对袁世凯签暑的丧权辱国的《巴黎二十一条》。
  晨钟的使命,青春的责任。还我青岛,反对二十一条!


  第三场,只因为那一刻,你出现在我面前。

  孤苦伶仃的女子琴君因不服封建礼教的婚姻束缚,毅然决然想投河自尽,此刻北大学子宇剑的出手相救,并将她带到了导师们的面前,在导师们的开导与鼓励下,琴君看到了生命新的希望,晨钟声坚定了她重获新生的信念,她终于投身五四运动,并血誓与之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舞台上,女高音歌唱家一一徐晓英饰:琴君;男高音歌唱家一一郑瑶饰:宇剑。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琴君人物命运的起死回生,宇剑的无私出现,和导师们的引导,使剧情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现场观众眼前。
  
  第四场,皑皑白雪中载着一辆车。



  为躲避反动政府对陈独秀的加害,北大教授李大钊雪夜护送陈独秀离开虎口的北方前往上海,就在这个初冬的腥风雪夜里,他们高擎起革命火炬,点燃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大地的燎原烈火。

  这就是“南陈北李的建党之约”。

  这就是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志士仁人积极探寻的救国之道。
  
  第二幕:行道。
  
  行道,顾名思义为:行正义行爱国主义精神之道。

  歌剧《晨钟》经多年的修改打磨,不断精益求精。今晚新一版的《晨钟》更加尊重历史、更注重人物塑造,剧情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大放光彩。
  
  历史,就是汉青。

  歌剧《晨钟》用舞台艺术审美品格将李大钊形象复刻、复“活"。

  1916年5月,李大钊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时光,从日本回国到上海。受汤化龙的邀请,为宪法研究会创办机关报。同年7月,李大钊由上海到北京办报并为自己回国后创办了第一份报刊,起名《晨钟报》。

  晨字早晨的晨,太阳升起,象征着希望。李大钊还为《晨钟报》特别设计了古钟的图案,意为警钟,他希望用警钟的轰鸣声,唤起我民族之自我的觉醒。

  1916年8月15日,《晨钟报》创刊。李大钊在首刊上发表《〈晨钟〉之使命一一青春中华之创造》,吹响向旧黑暗封建势力奋勇冲杀的号角。他还为《晨钟报》立言,号召青年勇于担当,要建立一个青春的中华。

  李大钊早期的战书,如《警告全国父老书》,《自觉心与爱国心》,即反对袁世凯帝制运动,强烈地阐发其积极的爱国主义思想。1916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激发了青年同旧制度、旧思想作斗争,去争取民族解放和寻求真理的热情。

  这是一百年前的李大钊。

  而一百年后的今天,要用海派的歌剧风格去演好人物,挑战与压力并存。

  出演李大钊的男高音韩蓬是个歌剧天才,从外形到声音,均非凡出色。他身上有股子蓬勃的气势,他的演唱音量像水龙头往上直冲,音质悦耳,每段唱词,一招一式,恰到好处,越演越入戏。
  
  这一幕的演绎,是正义与邪恶,无畏与恐惧的殊死之战。面对势如破竹的工人运动在全国席卷,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面对学生和劳工运动,段祺瑞执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这一幕,担纲已成新寡的琴君的女高音徐晓英的悲凉唱腔,和宇剑留下的遗腹子,使剧情深陷低谷,目不忍睹,李大钊深深自责,终于警醒,依然坚定的他,要让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红旗飘扬在神州的上空。


  舞台上,歌剧《晨钟》秉持高标准的艺术品质,鲜活、立体地还原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近代中国社会图景,还原了李大钊等早期第一代共产党创始人的砥砺前行,与爱国忧民的胸怀。
  
  第三幕:殉道。
  
  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让执政当局惶恐不安,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等20名志士仁人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
  
  在狱中的22天,李大钊面前敌人的毒刑拷打,百般折磨,他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现出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铮铮品格。
  
  在狱中,李大钊写下了《牺牲》一文。文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舞台上,扮演下半场的李大钊是男高音歌唱家一一于浩磊。他,曾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曾获第十届“金钟奖"声乐比赛上海地区美声组一等奖。
  
  于浩磊,同韩蓬一样,都是中国有名的八零后男高音,也是当今声乐系、美声唱法的神奇人才。他,在歌剧《茶花女》中饰演阿尔弗雷多,歌剧《蝙蝠》中饰演埃森斯坦,原创歌剧《雷雨》中饰演周萍……今晚,于浩磊登台饰演李大钊,声情并茂,唱腔动人,激情四射,入戏很深,让我们深陷《晨钟》剧情的人物之中,尽享海派歌剧的艺术魅力。
  
  剧中,李大钊与妻子的一段对白最为催人泪下。"要是有时间,我就带着你去寻一间山间小屋,教你和孩子们一起识字,陪你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让你好好了解我的主义、我的信仰……”他给了妻子一个不能兑现的承诺,给未来许下一个在我们看来平凡不过的愿望,却是在与心爱的妻子告别。
  
  1927年4月28日,在郐子手的绞刑架下,李大钊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是年,38岁。


  斧头砸烂旧世界,
  镰刀开辟新乾坤。
  《晨钟》立言青春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在这里站着死,
  是为你们站着活。
  “如果为了真理而牺牲,
  那将是我完美的人生!"
  ……
  
  时长120分钟的《晨钟》,在铿锵与悲壮的音乐声中震撼全场。
  
  观众的情绪空前高涨,送给全体演职员、指挥、导演的掌声由衷而长久,应该说,这长久而由衷的掌声内涵,更多的是:在场观众礼赞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表达!
  
  致敬先驱者李大钊!
  
  《晨钟》取之于历史题材,而通过歌剧的反复打磨的力量来呼唤信仰。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