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陋室,喃喃的语

2021-4-13 14:24  |  作者:翁泽良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我的陋室,除了书还是书,这些书,伴我从青年到中年,到今天。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这些无声的书,依然成了我生命里无时无刻的精神上的食粮。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我爱读书,我更爱读好书,读“活"书,读与时代脉搏同前行的名人佳作。我很幸运,可能是与文学有缘,从2004年4月起,全拜高人之爱,16年中,我先后收到了文人、作家、记者、编辑等人的赠与我的书概有几箱,有曾教我外国文学课的恩师、原《新闻报》报社副刊主任、上海著名作家刘世俊赠与我的《刘世俊小说集》、《走入地球最深的伤痕》、长篇小说《情海诡波》;有2015年9月2日中国政府授予“抗战70周年荣誉勋章"获得者、巳故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的自传体《往事知多少》;也有上海新闻界得奖量最多、得奖层次最高、得奖面最广的记者邬志豪的《奔向新闻地带》;也有《新民晚报》社高级编辑鞠  敏主编的囊括了一个世纪人类100年历史的《世纪档案》;也有《小说月报》的主编、中国第二、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的马津海的《小说月报.未用稿》的一至四册;也有以知青生活和从教生涯为主要题材、表达人生美好价值理念的翁婉青女士的散文集:《一个山村女教师的印记》;更有第一个撰写钢琴天才郎朗的传记并被译介到海外的作家,被誉为“中国钢琴写作第一人”,现为深圳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一一刘元举赠我的《城市.大演奏厅》《北人南相》《大河之悟》《交响乐之城》……(限于篇幅,这里我不一一展开了)
  
  这一部部的赠书,我爱不释手,每每拜读,就如同与书中高大上的人在谈话,在交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感谢赠与我好书的所有人,把源源的活水和甘泉给了我!滋润了我。
  
  斯是陋室,乃温馨;静静中,弥留着芬芳。
  
  “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作,要给自己写出一部枕头,留待自己最后心满意足地枕”。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文学创作一级、编审刘元举在他的大作《大河之悟》封面上引用陈忠实(在《白鹿原》成为名著时)说过的一段话。仅此一段话,让我彻夜难眠……
  
  我与刘元举,因世俊先生的缘分而结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与辽宁两地作家同游黄山时,他俩结下了友情。而当年,我是世俊的门生。毕业后,我同世俊先生一直保持着师生间的往来,并从世俊的口吻中得知元举才气横溢,曾任《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兼社长;后又从"作家的摇篮,文学的殿堂"一一鲁院离开,走上了辽宁省作协副主席的领导岗位、驻会专业作家,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丰。
  


  元举的作品从音乐、建筑到摄影,所涉领域甚广,其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诸文体均引发广泛关注。如《黑马.白马》《中国钢琴梦》《钢琴时代》《天才郎朗》《西部生命》《表述空间》《追逐建筑》《用镜头亲吻西藏》《梦游意大利》《中国建筑师》等,均深受读者欢迎。
  
  元举见识渊博,笔力深邃,文学风格独特,创作硕果累累,其多篇散文和报告文学被《中国散文年选》《当代艺术散文集粹》《中国最佳随笔》《60年报告文学精选》等数十部选本收入,《一条大河》《悟沙》等散文入选中学教科书。已出版26部著作,总计六百多万字,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交响乐之城》,在音乐的神性中升华文字,是一部融音乐与文学为一体,不可多得的文学乐章;也是一位作家音乐现场的有感而发的视角的文字记载;更是作家刘元举“谨以此书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城市”的最美礼物。
  
  2020年12月 27日上午,元举从北京的大兴机场坐航班飞上海,我俩在沪再次见面。文人以书会友,他将《交响乐之城》赠与我,书的扉页有元举的亲笔签名。
  



  那一刻,我对他说:“您出了26部书,这其中笔耕的付出,可想而之噢!”他,笑了笑。我又说:“今天,我又笑纳了您的枕头式的大作!”可他说:“所谓枕头式作品就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这不能说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却也渗透了我真实的情感。”在愉悦的谈聊中,我发现,此刻我面对的“中国钢琴写作第一人"竟是这方低调,其谦逊的人格与横溢的才华又是何等神圣。
  
  拜读《交响乐之城》的每一部乐章,跟随作者交响乐之旅的笔墨,我看到了不断"攀升"的深圳交响乐团的昨天,今天,和未来!那些大跨度高频率的演出节奏,那些用文字去见证着闻名中外的指挥家、名扬天下的演奏家和技艺非凡的乐手们的大餐盛宴,开阔了我文学与音乐的视野,其印象不可磨灭。
  
  尤其,书中不同人物的个性与魅力,逼真场景的细腻描述,以及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烘托,等等,作者都以鲜活的文字和感受,让我如临其境,心旷神怡,恰似一种文学与音乐并缔的至高无上的享受。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今年4月23日我们又将迎来第26个“世界读书日”。鄙人的《静静的陋室,喃喃的语》即将告尾声,我之感恩油然而生。感恩给我知识和勉励的前辈们,感谢中国一级作家刘元举,感谢知名电视新闻人邬志豪,感谢新民晚报高级编辑鞠敏,感谢原小说月报主编马津海,感谢我的姐姐翁婉青,感谢诸多文学大家和朋友们的友谊,感谢上海文艺网对本人拙作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最后,我还想道出心中喃喃的语:一个人不可能走遍世界天涯海角,但读书可以伏案看世界,读一本好书,一生受用。未来的小文豪,应当从读书开始。
  
  (作者:翁泽良  本文原创于2021年04月11日)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