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的最高境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021-3-26 14:12  |  来源:灵笙读书会

  很多人读《红楼梦》,只看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内涵很深,深到倘若你眼中只有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就太浅显了。
  
  这本书至少要读5遍,才能堪堪了解其中真意。
  


  一、年轻时,爱情很重要
  
  少不读红楼,是因为没有人生阅历积累,错以为爱情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读《红楼梦》的第一遍,总会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错以为书中描述宝玉和黛玉互动的情节,才是最关键的存在。第一遍读红楼梦,往往只觉得这是一本爱情小说,去看里面的琐碎小事,去看两个青少年的恋爱故事。
  
  一个才华横溢,一个多情浪漫。
  
  像极了年少时期的爱情。
  


  那时候的我们,都不是最好的自己,如黛玉会耍小性子,如宝玉会看上别家姐姐的胭脂水粉。
  
  第一次遇见爱情,最能够奋力去爱,也最不懂得如何去爱。
  
  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曾在一个桌上吃饭,在一张床上睡觉。黛玉和众姐妹打闹,头发乱了,宝玉只需要一个眼神,黛玉便懂得回房间去将头发梳理好。
  


  他们好的时候如胶似漆,闹别扭的时候轰轰烈烈。
  
  宝玉挨打,疼到死去活来,还担心黛玉为他担心,赶忙送去两块旧手帕。黛玉在上面提诗,诉说满腹说不出来的情谊。
  
  这样的感情,像极了初恋。
  
  会哭,会闹,发乎情,止乎礼,满身心都在你的身上,却爱得太用力,反而常常没有好结局。
  


  二、中年方知,众生皆苦
  
  年岁渐渐增长,再读红楼,眼中也能看到众生皆苦。
  
  宝钗稳重端庄,做人做事仿佛都有目的性。可随着年岁增长,我们忽然也会心疼她,心疼她无父亲可以依靠,心疼她年纪轻轻却要替懦弱的母亲扛起家业,心疼她有个不成器的兄长,常常牵扯她的后腿。
  


  人生若能永远恣意潇洒,谁愿意满腹心机地成长。
  
  可大家族,从来不是可以自在的地方。黛玉可以潇洒,是因为上有贾母呵护,还有宝玉怜惜,外加王熙凤能管理家业。
  
  可宝钗,却什么都没有。
  
  恶奴欺主,从来都不少见。母亲是个懦弱的,哥哥是个不成器的,父亲早亡,只有薛宝钗站出来,挺起摇摇欲坠的薛家。
  


  元春做了贵妃,却与父母再无当年亲昵;探春厉害,也有不成器的母亲赵姨娘;迎春生得千金小姐,最后被父亲送入虎狼之地。甚至连王熙凤那么狠辣的人物,也会爱而不得,也会痛失腹中的孩子,也会有烦恼,有悲哀。
  
  众生皆苦,人生仿佛一场声势浩大的修炼。
  
  红楼梦开篇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第一遍第二遍读时,常常只看得到宝黛之间的爱情,看不到细枝末节,看不到细微之处才是最珍贵的情节。
  


  三、老年时,看淡世事
  
  这世间事,或许只有走过一遭才懂得,富贵不是长久的富贵,穷困不是长久的穷困,痛苦不是长久的痛苦,爱情也并非长久的爱情。
  
  黛玉还泪而来,泪尽而去,却也算得上一种幸运。
  
  她的生命留在最美好的年纪,没有被生活风吹雨打,没有让生活磨去棱角,她还是人们心中那个最美的黛玉。
  


  大观园里的青春笑语,最后随着贾府的轰然倒塌,尽数消散。
  
  那些所谓亲情和睦,最后变成反目成仇,如巧姐被自己的亲人卖到烟花之地,如探春远嫁,如宝玉出家。
  


  曾经的美好,终究会消散,可人生本就如此,是一条必然走向死亡的不归路。
  
  人世间,荣华富贵,最终都会幻化成一场虚无。
  
  那么,这个过程里,到底什么最珍贵?我想,这或许是读《红楼梦》带给我最大的思考。
  


  还记得第五次读完《红楼梦》,脑海里满满地都是那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那么,你们呢?
  
  读了《红楼梦》以后,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吗?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