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流泽——从土山湾到诸巷会》姚鹏 著中西书局作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和中西文化的交汇地,上海的徐汇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脉。徐家汇更是凝聚了徐汇文化的精华,曾开风气之先。在徐家汇之南,曾有一座土山湾。土山湾画馆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赫赫有名,土山湾印书馆也是中国印刷史上的重要角色。现在,土山湾旧址已转型为土山湾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一座美轮美奂的“镇馆之宝”——中国牌楼。创作于1913年的这座牌楼,是当年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内数十名有工艺才华的孤儿,与他们的德国籍老师葛承亮一道,为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而精心打造的作品。此外,土山湾人还为此次博览会制作了八十六座佛塔模型,展示了江苏、甘肃、广东、广西、贵州、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和高丽的佛塔艺术。为方便参观者理解这些模型,土山湾印制了一部精美的图册collection of china’s pagodas(《中国佛塔图集》),作为随展宣传品。图册收录了八十一座佛塔模型的十八幅黑白照片,装帧为精致的中式蝴蝶装,颇为古朴大气。展览结束后,这些佛塔模型被芝加哥的博物馆收藏。因年代久远加之保管不善,现在只有三座保存完好。不过,我们还能从土山湾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佛塔图集》里欣赏到这些精美的工艺品。
中国佛塔图集土山湾工艺工场编,1915年土山湾印书馆排印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罕为人知的是,创造过印刷史上众多记录的土山湾印书馆,是从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脱胎而来的。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落脚上海的耶稣会神父们在青浦横塘的教堂里创建了一所孤儿院,六年后迁至蔡家湾,这时的孤儿院就有了雕版印刷作坊。同治三年(1864),孤儿院搬入土山湾——彼时还是一个小村庄。为了让收容的孤儿将来有立身之技,孤儿院兴办了工艺工场。工场里,有木器、工艺、排版、印刷、绘画等车间。工艺工场逐年扩大,岗位分工也日趋细化,其中印刷车间在初具规模后,日渐独立,从孤儿院工艺工场的印刷排字车间逐渐扩充而形成完整的出版机构。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影响了中国印刷史和出版史的土山湾印书馆正式形成建制,其中不仅包括印刷车间,还有编辑部门和发行部门。“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是土山湾印书馆真正发轫的基础,是带动中国印刷技术走向现代化的尝试,也使得土山湾印书馆自身脱胎换骨。手工雕版的传统印书方法被放弃,铅字活版排印和石印成为出版的主要手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天的研究者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从这个时期开始,新出版物问世的速度在加快。与自身的发展速度一致,土山湾印书馆出版的门类也日渐丰富,其中的汉学丛书尤为著名。
向下滑动查看中国的十字符与卍字符[法]方殿华撰,光绪十九年(1893)初版“汉学丛书”第三种
朱熹哲学,他的理论和影响[法]贾斯达著述,光绪二十年(1894)出版“汉学丛书”第六种
大清律例便览[法]鲍来思编纂,1924年出版“汉学丛书”第五十五种土山湾印书馆不仅出版了丰富的图书,也培养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界人士。最著名的应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李问渔、沈则宽、黄伯禄、蒋邑虚、徐伯愚、徐宗泽、张渔珊、王昌祉、方杰人亦是其中翘楚。他们的成长无一不受惠于土山湾印书馆,土山湾印书馆为他们提供了园地。
续理窟〔清〕李杕撰,1915年土山湾印书馆排印
探原课本徐宗泽著,1927年土山湾印书馆发行随着孤儿院从青浦横塘向徐家汇的迁移,以土山湾冠名的一系列机构建立了起来。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土山湾影响了几代人,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溯源海派文化时,“土山湾”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报风要则徐家汇天文台著,光绪二十三年〔1897〕土山湾慈母堂排印
私立震旦大学一览震旦大学校长室编,1935年土山湾印书馆排印土山湾的故事,在《百年流泽——从土山湾到诸巷会》里能够找到更多。身为近代出版物收藏家的姚鹏先生,在书中不仅展示了自己宏富的收藏,更逐部为“土山湾出品”挖掘背后的人和故事,连缀出一幅风云激荡的文化交流史。翻开这部厚重的《百年流泽》,百余年前的西风东渐仿佛历历于眼前。本文介绍图文信息均来自《百年流泽——从土山湾到诸巷会》资料:中西书局编辑:徐相国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