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溪书院·罗溪诗社爱国主义主题采风

2020-8-12 15:20  |  来源:上海文艺网

罗泾的国难
文/曹小航

面对一堵青砖的长墙
我失去呼吸。疼
疼痛如刮。二千二百四十四个名字刻在墙上
哭泣的水杉。它们一片片落叶
秋天才来。每一个冤魂都在寻找村庄
被屠的村庄。他们如一堆堆水稻被收割倒下

疼。每一块青砖都火烧火燎
疼。每一种淞沪抗战的声音。国军
在上海滩华界激战表现
日军援兵登陆罗泾。小川沙无人逃脱烧杀的遭遇
上海沦陷

青砖叠加青砖立着。回响
一个个祭日。念念他们的名字
父老乡亲。乡亲父老
你听。他们跺着脚在火海里呼喊


访侵华日军罗泾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地
作者/戴约瑟

所有的碑体隆起沉默的火山
所有的碑文别上2244朵白花
而四围密密匝匝的涵养林
该是乡亲们死而复生的灵魂吧
无一例屈膝弯腰,傲然苍穹

我们,一群后来的幸存者
是否听懂了身后广场的警钟
无声告诫:8.23——罗泾
是否记住了直上云霄的蝉鸣
交响着新村未来的命运

当我们伫立侵略魔爪登陆处
凝望那个风云突变的日子
那片恶浪狂风的血腥

2020年8月10日


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
文/姚景阳

2024名遇难同胞
大部分没有留下名字,
经历这场苦难的人们
大都已经逝去。

80多年的岁月
淡化了过往的记忆
丰衣足食的幸福
挤占了空间的位置

爱国教育必须坚持长期,
爱国题材也要细致深入,
国民的爱国意识
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罗泾的养生之道(组诗)
文/杨瑞福

那一片涵养林

1
把北上海的罗泾
选作八月采风的首选地点
原因是,那里有一片涵养林
涵养林和诗有关吗?
路边的水杉们很惊奇

烈日,正毫无顾忌地倾泻光芒
我没听清草坪的沉重喘息
需要懂得,隐藏在河流深处的思考
芦苇花以迎风摇曳的姿态
阐述酷夏的美

罗泾是最善于养生的
它既面向未来也缅怀过去
无论在当年大屠杀的登陆地肃立
或者在新建的泡泡屋外
仰望天空,时间与灵魂始终同在

2
一切的善缘
都发生在冥冥之中
一千亩的涵养林,不在乎
人们是否把它们看作
北上海的风景网红

它立意要涵养,一片
长江之畔最纯净的水源
大门匾额的字刻写出
最朴素的心愿
就像一位正低头喂乳的母亲

好茂密的水杉林啊
它们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互相微笑,也互相致意
匆匆忙忙来去采风的人们
可知道,我把这些树
当作神一般的膜拜

母亲花文化园

1
母亲花,这是塘湾村在进门时
为我们采风人出的考题
考题简单,但又很难
很多人说出了康乃馨
回答不确切

我终于又学到了一招
中国的母亲花,应该是萱草
这是千年前的老祖宗
从史书里伸出头来
郑重声明

古代,远行的儿子在告别
自己的双亲之前
必须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
种几棵萱草,以花色的浓烈
表示游子的爱

我们没有记住的中国古老习俗
塘湾村,悄悄补了一堂课

2
已经过了最佳的欣赏期
我们姗姗来迟了
《竹影廊》里足够阴凉
外面的各种花草
都没资格躲避八月阳光

幸好,它们的度量很大
丝毫不抱怨
没有防晒霜可涂抹的日子
是种煎熬,我必须记下
这些可敬花草的名字

大花绣球、金心苔草、红巨人朱蕉
蛇鞭菊、狼尾草、“法兰西”草
我安慰它们,别生气:
你们的命运比很多活着的人强
都并非无名之辈

去农家风情馆

1
很多乡村已经徒有其名
在宝山,罗泾几乎是例外
去农家风情馆的路上
我看见了稻秧、菜棚和葡萄园
它们一路喷洒庄稼、蔬菜
以及葡萄藤上叶子的绿色

多么亲切啊,那并非是
人为油漆的颜色
到罗泾来,我重新领悟到
生态两字的真实含义
需要交学费的人,不是我

2
领我们拜访农家风情馆
是罗泾的伊剑,等了一会
大门才向我们徐徐打开
构思诗的时间足够

我有些羡慕往日
农家的纺车、碾米的风车
加工粮食的石臼、打谷的稻床
甚至牛车棚和雕花床
都被当成镇馆之宝

馆里的它们十分孤独,一个
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农耕文化
还有多少人,肯邀请
它们一起进入未来的生活?

2020.8.10


《一棵树顶着一个人的名字》(外一首)
文/宗月

罗泾水源涵养林
也是罗泾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地
碑墙上
密密麻麻写满
两千两百四十四个
死难者的名字

我读他们的名字
四周围拢过来的树
在静静地听
它们知道我在呼唤
一个一个亲人
它们知道我也是在
叫它们——
每一棵树顶着一个人的名字

它们听出了我声音中的悲愤
因为我读着读着
把这些名字
读成了警句


《塘湾村小记》

穿过竹影廊
像穿越一段斑驳的时光

来到农家风情馆
一些水车,纺车,独轮车,织布机
石臼,石磨,石凳
还保留着传统农耕生活的痕迹

追到一片萱草地
零星开着几朵花
仿佛一个母亲,两个母亲
更多的母亲已经走远了

她们去了稻田、菜棚和葡萄园
她们已经成为塘湾村
新的网红

也许这正是现代农业区
又是园林,又是别墅区,又是农场
我们参观我们的
她们忙她们的


星空营地(外两首)
文/石沉

在星空里宿营
听星星清平的心声
也可以把自己暴露在虫鸣里
也可以把月色蒙住风
再也不用担心“兼听则明”的教化
只留下夜色做心的背景

可以把流星的光亮
当成刚写了一行诗句的下划线
不用仰视
用自己的声音朗诵
也可以当作斜杠
将此时诗一样的世界断句

在魔都的边缘
你是新的部落
你一直抱怨没有时间写诗
明天还得去新项目的地块
用今夜星光下完成的规划
种下又一个心愿


母亲花

母亲是一棵草
那就是萱草
母亲是一朵花
那就是萱花
所以有人写了一首歌
她仿佛一直没有放在心上

她把歌写在土地上
雨是连绵的旋律
风是生活的定调
四季的冷暖就是和声

不过,没有人知道
她人生线谱里的音符
应该由谁来弹拨
在大地的心里
日子里流淌着的歌
正在花蕊上绽放


竹影廊

把竹子的乡恋编织成走廊
让时光走过去
带着家乡的变化
风,可以抹一路风采

用竹子的灵感点染的艺廊
竹影将阳光编织成四季
让人们的笑脸灿烂成遐想
在这方土地上
似彩带一样
舞动着罗泾的魅力村庄

光影撒了一地
竹子以诗的身份捧起阳光
让风蘸满乡村的原色
重新画一副水彩画
透过季节的纵深,萱草
成了母亲河岸的象征


罗泾的天空
文/潜堂

晴空幻似远处的深海
湛蓝到昏眩
走过青草地
一汪池水波动了睡莲

烈日如灼
皮肤的水珠如泉涌
我的池塘没有睡莲
一树紫薇昂然

也许是一种多情
初秋的午后
白马驰骋而来
最是回首的那一刻

2020.8.9


罗泾,让我以自豪的方式介绍您一次
文/伊剑

祖魂在的地方是家乡
我的家乡现在还在长江口
这里有千亩良田、特色小镇
“美丽、生态”涵养着脉络生息
她离世界的距离38公里
38公里外明珠塔璀璨,环球中心高高耸立
正对着我的阳台,我的视野日新月异
我的家离自然就一条斑马线
母亲花文化园的母子雕塑我常去瞻仰
如谛听能知中华之旅,江山基础
 
我的家乡也陈列着一本黄封面的《罗泾祭》
我从来不敢忘——爷爷就在第26页
他脚下之地即集体墓
倭侵倭屠,两千余先辈的冤魂啊
化作了罗泾子弟的灵魂胎记
前车之鉴,永不散场
愿一路风尘都不亵渎过往的遗产
听江涛拍岸,可以自豪地放浪
以挺立的姿态道:宝山有宝,罗泾有金

——2020年8月12日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