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笔诗献给您——我的母亲

2020-5-9 09:02  |  作者:翁泽良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今天,是癸巳年的母亲节。我要把自己珍藏四十三年的手笔诗献给您。不知,在远方的你是否会听到……
  
  一、手笔诗的大背景与抒写由来:
  
  我的这首诗,写于一个特殊的非常年代——1970。那年,我刚十八。文革的浩劫,国内陷入“全面内乱”。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商业和服务行业处于停滞状态,使城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即无法升学,又无法就业。到1968年积压在校的老三届毕业生已达1100多万人。在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70年5月3日,是我生平第一次离开上海去皖南插队。那天,细雨蒙蒙,亦好闷热。上海彭浦火车站人流如织,都是前来“欢送” 下乡知青的亲朋好友。那天,母亲也挤上了人群,为我特意送别。列车里一阵急促的铃声开始响起,广播里连续播出开车前的注意事项。这时,母亲用她那微颤的双唇对我说:“泽良,往后的日子你要坚强,靠自己走,忘记上海!”又说,“其实,我是不想让你去那个穷地方的啊,安徽……,没办法……。”我点了点头,再也发不出声。因为,我明白:我家兄姐弟四个,我是老三。69年大哥去了江西安义插队;70年4月姐姐又去了江西黎川插队;今天,我又要动身去安徽插队,短短的一年里,就离家三个,作为母亲,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列车铃声再次响起。我望着站立在站台上母亲倩弱的身影,泪水满面。从上海至合肥的629次列车缓缓出站。途中,我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抒情诗,珍藏已四十三年。
  
  二、原汁原味的抒情诗——献给我的母亲。祈盼您,能在远方听到!
  
  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于1970年5月3日629次列车

  站台上,震响起开车的催促铃声,
  
  车窗口,闪动着两对深情的目光。
  
  我亲爱的妈妈,
  
  怎能在此与您分别!
  
  易节的岁月,已被年年的太阳蒸发,
  
  留驻的感恩,却永远永远不会干涸。
  
  凶年灾月,您渐渐苍老,
  
  七十初春,我历历回眸。
  
  您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
  
  为的是能见孩子的欢笑;
  
  三百六十五天的薪水加忙碌,
  
  年复一年养育我们茁壮成长。
  
  您的宽容厚重勤勉节俭,
  
  蕴藏着东方女性的伟大。
  
  您的无私言举热情有加,
  
  展示了慈爱母亲的气度。
  
  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那最艰苦的岁月是您领着我们闯了过来,
  
  我更清楚地明白,
  
  今后的道路还有险峰要攀!
  
  沉默、狂欢、顺利、挫折是人生的交响曲,
  
  踏上了火车更要懂得热爱人生。
  
  争口气,做您最满意的孩子!
  
  这就是报答您教育深恩的豪言!
  
  629次列车,缓缓出站,
  
  宛如黑夜的星星,犹如黎明的朝霞。
  
  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让我们的热泪洒满人间!
  
  此手笔诗完稿于1970年5月4日凌晨,于列车上


(作者:翁泽良)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